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

霁雾阙任 2025-11-13 11:11:15

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996年妻子47岁时,竟然又怀上了第12胎,夫妻两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呢?     在山西吕梁的一个山沟里,高海贵和妻子闫兔花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生个儿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两人刚二十出头,经人撮合结婚,勤勤恳恳地过日子,那时候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有个儿子,传宗接代,才算把家立稳。     那个年代,在农村,“没儿子”几乎是男人的心病,别人笑你断香火,出门都抬不起头。     高海贵在煤矿干活,妻子种地,俩人把希望都寄托在第一个孩子上,妻子怀孕那会,他特意准备了蓝色的小衣服,还趴在妻子肚子上听胎动,信誓旦旦地说:“这动静,肯定是个男孩。”     可孩子出生时,医生抱出来一看,是个女儿。高海贵心里难免失落,但仍笑着安慰妻子,说:“有个姐姐也好,将来能帮照顾弟弟。”可这“弟弟”,一等再等,竟连着等了十一个。     十一胎,全是女儿,每超生一次,就要被罚一笔钱,家里日子越过越紧,孩子们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给小的,补了又补。     村里人一开始还安慰几句,后来也劝他们“别折腾了,这命没儿子”。妻子身体也越来越差,几次差点没挺过去。     眼看要彻底死心,1996年冬天,47岁的妻子又怀孕了。     村里的赤脚医生都劝她别生,太危险了,可她咬咬牙说:“都生了这么多,不差这一回。”     1997年春天,奇迹终于来了。医生宣布:“是个男孩!”那一刻,高海贵哽咽着抱起孩子,眼泪止不住地流,他给孩子取名高浩珍,意思是“珍贵的浩儿”。     从此,这个儿子成了家里的宝,十一位姐姐围着他转,饭桌上最好的菜都夹给他吃。     过年做新衣,永远是弟弟先有份。姐姐们不觉得委屈,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     她们常说:“女娃迟早要嫁人,供弟弟读书才值。”     为了供弟弟上学,几个姐姐主动退学出去打工,大姐到太原当保姆,二姐在饭店洗碗,三姐进了针织厂,四姐高巧梅学习成绩最好,也退了学。     她们攒下的钱,除了寄家用,全给弟弟交学费。     村会计还记得,高浩珍小时候冬天脚上裂着口子,五姐高巧芳知道后,拿出自己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托人买了双新棉鞋。     上高中后,姐姐们更是把腊肉、鸡蛋、馍馍塞满他的书包,生怕他在学校吃不好。     时间一晃到了2018年,高浩珍准备结婚。女方家要18万彩礼,加上办酒席、买家电,总共得花32万。     对靠种地的父母来说,这就是天文数字,可当姐姐们聚在一起商量时,没人抱怨彩礼高,也没人提让弟弟节省点,她们只说:“弟弟的婚事,必须体面。”     大姐拿出5万,二姐掏出3万,剩下的姐妹也各出一份,很快就凑齐了。     婚礼那天,11个姐姐统一穿着印有数字的红T恤,整齐地站成一排。     六姐刚生完孩子半个月也赶来送红包,九姐从广东坐了一夜火车赶回家,这一幕被人拍成视频传上网,无数网友看得泪目。     也有人说她们是“扶弟魔”,可在高家人眼里,那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手足情,她们没想过算计,也不后悔。     如今,高浩珍在镇上开了家理发店,虽然赚得不多,但每月都给父母生活费,逢年过节给姐姐们的孩子发红包,他常说:“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姐姐们。”     老两口如今住在老窑洞里,看着儿女们回家团聚,心里觉得一切都值了,无论故事被传成山西、还是山东,地点怎么变,情感都是真实的。     什么是“扶弟魔”,什么是亲情?也许在别人眼里,这家人太傻,可在他们自己心中,那只是血脉相连、互相成全的爱。     换作你,愿意为手足做到这一步吗?     信源:河南都市频道报道

0 阅读:196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