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美国终于正式宣布了 11月11日,美国政府直接摊牌,宣布美国不

士气沉沉 2025-11-13 12:23:32

果然被我猜中了 美国终于正式宣布了 11月11日,美国政府直接摊牌,宣布美国不再给乌克兰付钱了,还强调美国因乌克兰局势受损,此前已为乌克兰花费3500亿美元。现在他们通过北约向我们付款。 他的这一举动表明美国已经不把乌克兰放在心上了。 他们眼里只有利益。乌克兰对他们有价值时就支持,没价值了就一脚踢开,所谓的盟友关系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说如果当时是他做总统,俄乌冲突不会发生。他宣称自己已经结束了八场战争,并表示还会继续推动和平进程。 这个消息出来,其实一点也不意外。很多人早就感觉到风向变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直接,这么不留情面。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更像是一场精心计算后的战略放弃。 说白了,乌克兰这颗棋子,在美国的全球棋盘上,似乎快要失去它的利用价值了。这背后牵扯的,远不止一个简单的“不付钱”的决定。 摊开来看,美国的这个决定,与其说是对外宣告,不如说是对内交代。国会山那边的争吵已经持续了太久,共和党内部的“美国优先”派声音越来越大,他们拿着账本,一遍遍地质问这笔天文数字的投入到底换来了什么。 把乌克兰援助和边境安全法案捆绑在一起的操作,更是赤裸裸地展示了国内政治的博弈。当内部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对外甩锅,找一个“止损”的出口,就成了最便捷的选择。 所谓的“3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本身或许有待商榷,但它成功地在美国民众心中种下了一颗“我们亏大了”的种子,为停止援助铺平了舆论道路。 更有意思的是“通过北约向我们付款”这个说法。这听起来像是美国把接力棒交给了欧洲盟友,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责任转嫁和压力测试。北约确实是个集体,但谁都清楚,没有美国的北约,就像一台缺少了最核心引擎的机器,运转起来会异常吃力。 德国、法国等国家虽然也在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但它们的体量和工业产能,短期内根本无法填补美国留下的巨大窟窿。 美国这一手,既保全了自己“不再出血”的面子,又把“团结盟友”的压力抛给了欧洲,还顺便敲打了一下那些在防务开支上一直“搭便车”的成员国。一石三鸟,算盘打得噼啪响。 而特朗普的言论,则为这出大戏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他声称自己能“24小时内结束冲突”,这听起来像是一句竞选口号,但背后透露出的逻辑却让人不寒而栗。 他所推崇的“和平”,很可能不是基于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是一种迫使乌克兰接受现实、向俄罗斯做出巨大妥协的方案。 他反复强调自己“结束了八场战争”,这种商人式的交易思维,一旦被应用到国际地缘政治上,就意味着原则和道义都可以被标价。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种冲击,让乌克兰的未来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这一切变化,最直接的承受者无疑是乌克兰。前线的士兵还在浴血奋战,后方的民众却在担忧明天的暖气和面包。当最大的金主开始釜底抽薪,当所谓的“坚定支持”开始打上问号,那种从云端跌落的失落感和被抛弃感,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俄罗斯那边恐怕正乐见其成,西方的分裂和犹豫,对他们而言就是最好的战略机遇。时间,似乎正在站在他们那一边。 这场冲突从一开始,就掺杂了太多大国博弈的影子。如今,当利益的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所谓的盟友关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乌克兰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国际关系中永恒不变的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那么,当美国开始转身,当欧洲自顾不暇,当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这个世界又会走向何方?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会不会成为未来国际关系的新常态?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该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