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在战争中没有大量使用火箭炮,而是大量使用火炮呢?俄罗斯拥有很多火箭炮

湖锦行 2025-11-13 17:00:34

为什么俄罗斯在战争中没有大量使用火箭炮,而是大量使用火炮呢?俄罗斯拥有很多火箭炮,比如“喀秋莎”“龙卷风”火箭炮,很多军迷说火箭炮射程远、威力大、价格便宜,可以适合大量使用,但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却很少大量使用火箭炮,这是为什么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俄乌战场上火力对决不断,有个现象让军迷费解:俄罗斯手握“喀秋莎”“龙卷风”等大名鼎鼎的火箭炮,却偏偏让传统火炮当主力,极少搞大规模火箭炮齐射。 这可不是俄军方不懂火箭炮的威力,而是战场现实逼出来的“最优解”,比起追求一时的火力轰鸣,能持续顶在前线的可靠打击,才是消耗战的制胜关键。 先来说说核心的原因,是火箭炮弹药“造不出、供不上”。现在的火箭炮早不是二战时“钢管加火药”的简易款。 就说“龙卷风”,每枚火箭弹里都塞着密密麻麻的精密零件、特殊燃料和电子引信,这些都得靠高端工业链条支撑。 西方开战后的制裁一卡脖子,关键的芯片、特殊材料全断了货,火箭炮弹药产量骤降,每月仅能勉强维持少量供应,根本撑不起大规模作战。 火炮弹药更是堪称“平民英雄”。传统火炮的炮弹结构简单,说白了就是“钢管包火药带弹头”,生产门槛低,原料在本土就能凑齐。 俄罗斯直接盘活苏联留下的老厂,甚至把民用工厂改造成生产线,火炮弹药产量一下就提了数倍,前线部队每天都能拿到稳定补给。这种“随打随有”的可靠性,让火炮成了消耗战里的“定心丸”。 再者,战术的适配性更是戳中了火箭炮的“软肋”。开战初期,俄军也试过用火箭炮搞“火力洗地”。可乌克兰军队很快学精了,不再扎堆集结,改成小股部队钻树林、躲废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这下火箭炮的覆盖优势全没了,一轮齐射轰下去,多半炸在空地上,宝贵的弹药全白费了。 火炮反倒成了“精准猎手”。靠着前线观察员和无人机实时指路,火炮能盯着乌克兰的隐蔽据点“点对点”打击。 就说2S19自行火炮,射速快还能跑,打一轮就换地方,根本不给对手反制的机会。 这种“打了就跑、指哪打哪”的灵活打法,比火箭炮的盲目覆盖效率高得多,还能持续给前线施压。 然而成本和库存更是没法比。一枚现代火箭弹的钱,能买几百发火炮炮弹。俄罗斯战前的火箭炮弹药库存本就不算多。 开战后半年就耗得差不多了,后续想补也没处买。火炮弹药却堆得像小山,再加上本土不停生产,每天上万发的射击密度,稳稳把乌克兰炮兵压得抬不起头。 后勤维护的便利度,更让火炮占尽优势。火炮结构简单,前线兵工厂就能修,通用的底盘还能少备不少备件。 火箭炮就娇贵多了,整套系统精密得很,发射后得赶紧转移防反制,一旦出故障,还得等后方送专业零件和技术员,妥妥耽误战机。 这场装备选择的取舍,藏着现代战争最朴素的真理:武器再强,适配战局才是王道。 俄罗斯放着“大杀器”火箭炮不用,偏靠火炮稳扎稳打,正是摸透了消耗战的本质,比起一时的震撼,持续可靠的火力输出才是制胜关键。 这也给所有军事决策者提了醒:战场从来不是武器参数的比拼,而是对现实的精准判断和适配。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0 阅读:0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