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中国人寒心了。 2025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北市长蒋万安在纪念活动上避谈“回归中国”的核心要义,反倒把“台湾光复”偷换成所谓“‘中华民国’光复节”。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蒋万安和郑丽文最近的表现,让不少人看得直摇头,他俩嘴上都说“不是台独”,结果一开口却把统一绕得远远的,一个装作没看见历史,一个只谈“和平交流”,却把方向往死里遮。 两个人摆出同一种姿态,就像提前商量好了一样。 先看蒋万安,他最擅长的不是表达立场,而是“闪”。 大陆刚高规格纪念台湾光复,他那边立刻换了套说法,把“台湾光复”讲成“台湾自己的节日”,把回归中国的历史意义拆成“中华民国内部纪念”,一句话把共同记忆割裂得干干净净。 他不是不知道光复节的本质,只是刻意不提。 记者追问他怎么看统一?他马上转弯,说市政比较重要;问他怎么看台湾光复?他说台湾有自己的节日;参加两岸交流,他又说只是合作、不谈归属。 整个过程像是在绕一条圈,跑了半天,唯一避开的就是“统一”两个字。 更讽刺的是,蒋家上一代态度鲜明得很。 蒋孝严讲过无数次“两岸一家”,还说“回大陆像回家”,可到了蒋万安这儿,不敢提、不想提、能躲就躲,好像怕一说统一就会被谁扣分一样。 这哪里是反“独”,分明是在用反“独”掩盖拒“统”。 再看郑丽文,看起来比蒋万安更热情,但仔细一盘,也是一套“漂亮口号+模糊方向”的组合拳。 她竞选时喊“愿意访陆一百次”,说得热热闹闹,可从头到尾只谈“和平交流”,就是不谈统一,上任后的第一场讲话,也是重建台湾政治、发展经济,讲了一大堆听起来稳稳的内容,但最关键的方向一句没提。 她还提出要把“九二共识”与时俱进,听起来像升级,其实核心是一刀削弱“一中原则”,在所有两岸议题里,她最积极的是什么?要求大陆减少军事行动——立场软得一眼能看穿。 两个人的套路加在一起,就是一条清晰路线:不敢台独,但更不愿统一。 他们玩的都是同一个招:把词换掉,把历史淡化,把目标藏起来。 光复不再强调回归中国,而变成一个岛内的单独纪念;和平不再是走向统一,而被改成维持现状的保护伞,看似温和,其实处处都是往后退。 而这种模糊不是偶然,而是岛内政治现实逼出来的,支持统一的比例在台湾长期徘徊低位,中间选民成了国民党最怕得罪的一群。 要是公开讲统一,被扣上“卖台”标签,选票瞬间往外跑;可要是讲太像民进党,又怕失去深蓝支持者,于是他们干脆选择一句“我们要和平”来糊过去。 在这种氛围下,模糊就成了最安全的操作,他们不是不知道两岸未来往哪走,而是不敢承担带头说出来的政治风险。 问题是,大陆这边越清晰,台湾政客越模糊,最终会出现一种怪现象:历史越被强调,他们越想绕过去。 而大陆明确纪念台湾光复,是要告诉全世界——台湾回归中国,是历史与法理的定论;可岛内某些政治人物却偏偏要往另一条叙事线上靠,把共同的历史拆成两个版本。 蒋万安强调“台湾光复节是我们自己的”;郑丽文强调“和平很重要”;两个人都在往“维持现状”里退。 可如果和平没有方向,那只是延长问题;如果光复没有根,那就是切断历史。 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的拒统方式比民进党更隐蔽。 民进党至少把“抗中”“台独”喊在嘴上,大家一听就知道底线在哪里。 国民党却披着“反独”“交流”“和平”的外衣,慢慢削弱统一的概念,让人察觉不出锋芒,却悄悄把大方向扭偏,这种操作比明目张胆的台独更让人心寒。 蒋家后代变成这样,更是让很多两岸有共同记忆的人接受不了。 祖辈当年推动台湾光复,如今后辈却要把这段历史拆开两份;同样的历史,不同的立场,这种断裂本身就说明岛内政治环境如何把人慢慢推向模糊地带。 而郑丽文的表现进一步证明,国民党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以“统一”为终极目标的政党,而是一个努力维持现状、避免得罪民意的“轻量版中间党”,它的存在价值正在被自己一点点削弱。 但两岸的未来并不会因为政治人物的绕弯而停住。 历史流向很简单:光复的根是回归中国;法律框架里只有一个中国;统一不是口号,是从历史、现实到未来的必然结局。 那些回避统一、强调和平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和平不是目的,和平只是走向终点的路径,只要方向不说清楚,就永远会迷路。 所以,蒋万安和郑丽文为什么让很多人寒心?不是因为他们站在台独那边,而是因为他们把统一藏了起来,把历史拆成碎片,把方向换成空白。 他们选择安全,却放弃担当;选择模糊,却模糊掉了民族应有的方向。 但历史已经写好方向,时代最终会把两岸推回同一条路上,谁愿面对,谁愿逃避,都改变不了终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