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惊叹歼-20的战力?格局小了!中国的潜力远不止于此,连美国都急忙调整研发节奏

洞察观史 2025-11-14 10:46:09

还在惊叹歼-20的战力?格局小了!中国的潜力远不止于此,连美国都急忙调整研发节奏,这波技术冲刺,谁能不紧张? 11 月 11 日,正值空军 76 周年纪念日。当日官方公布的一幅画面,其带来的震撼感,远非单一战机战力所能比拟。   代号“玄龙”的攻击 - 11 无人机,机身编号“玄龙 08”清晰可辨。它与两架歼 - 20 战机组成编队,似离弦之箭般,直破苍穹,冲向浩渺云霄。通信频道里还传出对话:“玄龙 08 已达 6 号阵位”“威龙 1 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全球各国都在搞 “忠诚僚机” 概念,美国的 XQ-58A 搞了好几年试验,英国 “雷神” 无人机还在画图纸,中国直接把这套体系拉出来亮相了。11 月 12 日央视军事解读得很明白,这是全球首个隐身无人僚机与五代机实战化编组的公开案例。   这玩法与传统空战大相径庭,毫无相似之处。它是另辟蹊径,绝非传统空战所能比拟。   攻击 - 11 长着无尾飞翼的样子,雷达反射截面比小鸟还小,堪称 “隐身刺客”。歼 - 20 飞行员不用冲在最危险的地方,稳坐后方当 “空中指挥官”,通过数据链指挥攻击 - 11 去端掉敌方雷达站、指挥中心。风险让无人机扛,关键打击让有人机控场,这战术简直是降维打击。 更狠的是这套体系的 “配套班子”。   得有歼 - 16D 电子战机先开路,干扰敌方防空系统,给编队清出安全通道。数据链还得做到绝对保密、零延迟,不然指挥信号被截获就全完了。能把这么多高精尖装备拧成一股绳,比造出单一先进战机难十倍。   歼 - 20 本身也早不是 “半成品” 了。 2024 年 10 月中国航空报就披露,配套的涡扇 - 15 发动机已经量产列装。之前,常有人诟病歼 - 20 “心脏” 欠佳。如今,这款发动机横空出世,推力强劲,能使战机超巡更为持久,一举攻克了困扰多年的短板难题,令歼 - 20 战力再上新台阶。 仅有战机与无人机实难达成全面之效,还需“续航加油站”作为有力支撑。   2023 年 8 月央视公开过运油 - 20 给歼 - 20 空中加油的画面,这下歼 - 20 的作战半径直接翻倍,能飞得更远、留空更久。攻击 - 11 本身航程本身就可观,再与加油机搭配,如此一来,其覆盖范围之广,光想象一下便足以令人心生震撼。   美国那边现在估计急得上火。他们的 NGAD 六代机项目还在调整,“忠诚僚机” 连个准信都没有。   在智能化空战领域,中国已取得显著优势,至少领先美欧两年。以前都是美国定规则,现在中国直接把新玩法摆上台面,他们能不慌吗?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几架飞机凑一起吗?你着实太过天真了。   这背后是人工智能、隐身材料、高速数据链等一堆技术的集体突破。攻击 - 11 凭借先进隐身涂层,可吸收超 90% 雷达波;歼 - 20 航电系统强大,能同时追踪数十目标。二者并非孤立技术点,彰显我国航空科技的系统性与先进性。   更为关键之处,在于中国的研发节奏。   2011 年,歼 - 20 振翅首飞;2017 年,正式列装部队。2024 年,实现发动机国产化;2025 年,无人僚机体系亦成功成型。短短十余载,歼 - 20 发展成就斐然。这种迭代速度谁顶得住?美国搞装备总爱追求 “单项第一”,结果顾此失彼,咱们讲究 “体系配套”,反而走得更稳更快。   你发现没?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已经不是 “造一架好飞机” 的层面了。是能搭建一套让对手无解的作战体系,从战机到无人机,从发动机到加油机,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   以前美国常热衷以技术封锁之手段,行“卡脖子”之事。这般行径,究竟换来何种结局?涡扇 - 15 逼出来了,隐身材料突破了,连数据链都做到了全球领先。这就像给孩子断奶,刚开始难受,后来反而练出了自己的吃饭本事。 从歼 - 20 翱翔天际,到攻击 - 11 崭露头角;从发动机的强劲轰鸣声,到数据链的高效传输。每一项成就都是自主创新征程中留下的深刻脚印,彰显着不懈奋进的力量。 未来空战的规则,大概率要由中国来定了。这种靠自己双手拼出来的领先,比任何宣传都有力量。毕竟别人给的终会收回,自己造的才永远踏实。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11-13 讲武谈兵|空军首次公开有人/无人战机协同作战,“踹门作战”的急先锋 央视军事—— 2025-11- 11 玄龙出渊!攻击 - 11 与歼 - 20 协同画面公开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