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会增加?真的假的?一文告诉你真相 鸡蛋

昌勇下 2025-11-15 17:22:31

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会增加?真的假的?一文告诉你真相 鸡蛋这玩意儿,堪称餐桌上的 “百搭高手”。 煎炒烹炸样样行,早餐配粥、午餐炒菜、晚餐煮汤都少不了它。 可近来江湖上突然流传一种说法: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心脏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会跟着飙升。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爱吃鸡蛋的朋友们整懵了。 天天吃的 “营养好物”,咋就成了 “健康隐患”? 这传言到底是真有其事,还是危言耸听?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先说说这传言的来头。 几年前,美国《动脉硬化》期刊上刊登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追踪了三万多名成年人的饮食数据,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每周吃少于一个的人高出 17%,全因死亡风险也有所上升。 这研究一发布,立马在健康圈掀起轩然大波。 不少人看完直呼 “不敢吃鸡蛋了”,甚至把鸡蛋归为 “高危食物”。 但咱可别被单一研究带偏了节奏,中医常说 “孤证不立”,现代医学也讲究 “综合研判”,单凭一项研究就给鸡蛋定罪,未免太过草率。 从中医角度看,鸡蛋味甘性平,归脾、胃、心经,素有 “滋阴养血、润燥安神” 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鸡蛋 “安五脏,益气养血,除伏热,止烦满,治呕逆”,可见在古人眼中,鸡蛋是实打实的滋补佳品。 中医讲究 “辨证施食”,鸡蛋的益处能否发挥,关键看食用者的体质和食用量。 对于气血不足、体质虚弱的人来说,适量吃鸡蛋能补精益气;但对于痰湿较重、血脂偏高的人,过量食用确实可能加重身体负担,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 “个体差异” 不谋而合。 再看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后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覆盖五十多万人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答案: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而能降低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为啥两项研究结论大相径庭? 关键在于研究人群的饮食结构和健康基础不同。 美国研究中的受试者,日常饮食中红肉、加工食品占比较高,饱和脂肪和盐分摄入超标,鸡蛋中的胆固醇可能只是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中国的研究人群,整体饮食结构更偏向谷物、蔬菜,鸡蛋作为优质蛋白来源,适量食用反而能平衡营养。 这里要划重点:鸡蛋中的胆固醇,并非导致心血管疾病的 “罪魁祸首”。 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70% 是自身肝脏合成的,饮食摄入仅占 30%。 而且鸡蛋中含有的是 “好胆固醇”,还富含卵磷脂,这种物质能帮助乳化、分解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其在血管壁的沉积,反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烹饪方式和食用量。 比如油炸鸡蛋、卤蛋,不仅吸油多,还可能添加大量盐分,长期过量食用,才是增加健康风险的关键。 再说说癌症风险的传言。 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能证明,吃鸡蛋会直接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反而有研究发现,鸡蛋中富含的优质蛋白、维生素 D、硒等营养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为身体提供对抗疾病的 “弹药”。 那些把癌症风险和鸡蛋挂钩的说法,多半是断章取义、以讹传讹。 举个真实案例,某社区曾对百岁老人的饮食习惯做过调查,发现不少老人都有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习惯,他们中大多数人身体硬朗,并未出现心血管疾病或癌症高发的情况。 这也从侧面说明,适量吃鸡蛋,并不会给健康带来致命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鸡蛋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 给大家几点实在建议: 第一,控制食用量,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每天一个鸡蛋完全没问题,血脂偏高或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可咨询专业人士,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为每周 3-5 个; 第二,选对烹饪方式,水煮蛋、蒸蛋是最佳选择,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减少油脂和盐分摄入; 第三,注重饮食搭配,吃鸡蛋时搭配蔬菜、全谷物,既能均衡营养,又能降低单一食物对身体的影响。 说到底,鸡蛋不是 “洪水猛兽”,也不是 “万能神药”。 所谓 “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就增加死亡风险” 的说法,是对研究结果的误读。 健康饮食的核心从来都是 “适量、均衡、辨证”,抛开剂量谈危害,纯属纸上谈兵。 只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食用鸡蛋,它依然是餐桌上性价比超高的营养好物。 别再被不实传言裹挟,放心吃、科学吃,才能让食物真正为健康服务。

0 阅读:47
昌勇下

昌勇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