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难怪美国这次要急眼了,中国空间站为什么全是中文? 美国媒体近几日一致认为,中国的空间站“全中文”不利于国际合作,然而这个逻辑不攻自破。“全中文”怎么就不利于国际合作了?要我说,真正不利于国际合作的是美国,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修正案》,限制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合作。自此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突飞猛进,先后发射多颗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并在2022年完成空间站的组装与部署。 美国自己断绝了合作机会,却反过来指责人家“不利于国际合作”,这逻辑也是没谁了。 很多人都知道,天宫空间站并非仅用中文,还设有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语言操作界面,核心操作以中文为主,这是拥有独立航天体系国家的自主选择,就像国际空间站长期以英语、俄语为主要语言一样合理。 可即便如此,中国自2019年起,就与多个国家合作实施了22个在轨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国际空间站预计2031年退役,天宫空间站大概率将成为全球唯一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美国担心未来太空科研需依赖中国平台,自身话语权持续减弱。 这种焦虑的根源,是技术优势正在逐步转移——中国凭借扎实的自主航天技术,掌握了操作语言选择权,而这一切的种子,正是美国当年的排他性政策所埋下。 总结一下 目前已有22个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天宫,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早已用中文开展实验,没见谁喊不方便。 欧洲航天员更是卷着学中文,德国航天员马蒂亚斯都能背《静夜思》,说到底语言从不是障碍,不愿适应才是。美国急的是以后得看别人脸色,语言只是借口。 航天领域本就谁强谁有话语权,当年美国定英语、俄罗斯用俄语,如今中国用中文合情合理,实力才是硬底气。 要我说 美国自己先立法封锁,现在又嫌别人不用英语,美国这双标玩得溜,中文进太空,就是实力给的底气。 欧洲航天员都在卷中文,美国媒体还在纠结语言,说白了就是怕丢了太空话语权呗。 看到美国媒体的这番话,网友们也是纷纷热议,“逻辑真是太荒谬了!”“美国有什么资格说不利于国际合作?完全是自取其辱!”“我认为中文完全可以成为航天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