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在银行干了十几年信贷的老同学,突然用筷子敲了敲桌上的空酒瓶,发出一声清

职场新宝典 2025-11-15 23:39:04

酒过三巡,在银行干了十几年信贷的老同学,突然用筷子敲了敲桌上的空酒瓶,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他环顾四周,然后凑近我,带着三分醉意七分凝重说:“老哥,现在市面上8成的买房人,不是在安家,而是在踩一个看不见的‘连环雷’。我们天天审单子,看得后背直发凉,可话到嘴边又没法说。”

他叹了口气,掰着手指头给我数了数那几个最常见的“坑”:

“第一坑,就是‘极限月供’,硬扛到极限!”他压低了声音,“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算月供不是看自己‘能承受多少’,而是看银行‘最多能批多少’。我们系统一测,他能还一万,他就真敢每月掏九千八供房。完全不考虑未来利率波动、工作变动、家里老人生病、自己生孩子。只要收入链条一断,瞬间就崩。我们看着那些月供占收入七八成的申请,心里都发毛,这哪是买房,这是走钢丝啊。”

“第二坑,迷信‘网红盘’,盲目跟风!”他拿起酒杯又放下,显得有些激动。“哪个盘抖音、小红书上炒得火,就一窝蜂去抢。根本不实地考察周边配套、交通、真实的居住环境。有些盘宣传得天花乱坠,什么未来CBD、学区概念,结果我们银行去评估,发现周边还是大片荒地,规划都还没完全落地呢。价格却已经透支了未来十年的涨幅。一旦概念没落地,或者学区政策有变,第一个砸在手里。”

“第三坑,眼里只有房子总价,忽略‘隐藏成本’!”他掰着第三根手指。“光盯着首付和贷款,装修钱留够了吗?未来十几二十年的物业费、取暖费(北方)、维护费用算进去了吗?买个老破大,或者品质差的新盘,后续的维修和居住成本是个无底洞。很多人掏空六个钱包付了首付,发现连个像样的厨房都装不起了,只能凑合住毛坯或者简装,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

“最要命的,是第四个坑——‘孤注一掷’,把所有资产和未来都押在房子上!”他身体前倾,声音更低了。“家里存款、父母养老金、甚至借来的信用贷,全部拿出来砸进首付里。家庭财务毫无弹性,没有任何应对风险的备用金。这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这个篮子还拴在很高的架子上,稍微晃一晃,就是鸡飞蛋打。我们批贷款时看到这种资产负债结构,真的想打电话劝他再想想,但规定不允许啊,只能按流程走……”

房子是买了,可日子过得提心吊胆,一阵风浪过来就可能翻船。房价涨跌对他们来说,短期内还有什么意义?涨了,他们不敢卖也不能卖,因为就这一套自住;跌了,心理和财务双重打击。所以才说,房价跌不跌,对这帮“踩坑”的人来说,真的已经不重要了,他们的问题,出在买房的第一步就错了。

0 阅读:53
职场新宝典

职场新宝典

有温度有态度的职场攻略分享者,专注职场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