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领土危机再度浮现!原来不光琉球有问题,就连北海道也不是日本的。 日本的国界,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线,它背后埋着厚厚的历史故事,尤其是最北的北海道和最南的冲绳。 日本长期以来,用三招来打造国家形象:改法律、换人口、清文化,但这些操作今天反过来,正狠狠刺痛着自己。 日本最拿手的就是用白纸黑字,把复杂历史按自己意思写掉,在北海道,1899年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表面上是保护阿伊努人,实际上把他们当成“未开化的孩子”,让原住民的土地权利彻底消失。 在冲绳,1879年的“废藩置县”命令,直接把一个几百年的独立王国变成了日本冲绳县,战后,这套玩法搬到国际舞台。 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美国接管了琉球,主要战胜国中国和苏联没有参与,合法性受质疑。 1971年的《冲绳归还协定》更是玩文字游戏,只讲行政权移交,主权归属一个字不提。 现在,这些法律漏洞被各方拿出来挑战,阿伊努人上法庭要回土地,中国也频频提《波茨坦公告》,说琉球地位问题还没完。 日本的第二招,是换人,让一个地方完全“日本化”,最关键是改变人口结构,大量日本移民涌入北海道和冲绳,稀释原住民人口。 同时推行改名、说日语、禁止传统仪式,企图抹掉当地的文化记忆,这种文化压制,有时赤裸裸地羞辱人,比如1903年大阪博览会,把阿伊努人当作“人类馆”的展品展示。 第三招,是清文化,历史和记忆的力量很强,即使语言几乎消失,也能保存身份认同。 阿伊努语现在只剩不到十个流利使用者,但他们的口传史诗“尤卡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 冲绳人服装里还有汉服影子,历史物证无声地诉说着非日本的过去,从1992年野村义一在联合国控诉,到近年来冲绳独立运动喊出公投诉求。 当地人已经从默默坚守变成主动发声,身份认同成为响亮的政治宣言,日本政府虽出台《阿伊努施策推进法》,但多数人认为只是应付国际压力的表面文章。 如今,冲绳和北海道的问题,早已不是日本内部家务事,而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 冲绳尤其特殊,美军基地密布,带来土地被占、环境污染、犯罪等现实问题,也拷问着日本国家主权是否完整。 今年冲绳知事玉城丹尼带领民众抗议边野古新基地,不只是反对美军,更是在抗议东京政府的忽视。 中国利用国际舞台,拿“土著人民权利”,系统批评日本在冲绳的人权问题,2013年,《人民日报》提出琉球地位可再议。 2024年,华春莹直言“琉球地位未定”;今年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指责日本系统性歧视。 北京把历史问题和二战后国际秩序绑定起来,让东京左右为难——国内情绪要顾,美日同盟要维系,对中国压力也不能忽视。 日本用来塑造边界和认同的法律、人口、文化工具,并没有把历史褶皱熨平,反而埋下了今天不断冒出的麻烦。 从阿伊努人要回土地,到冲绳人抗议基地,日本所谓的“单一民族国家”神话,其实非常脆弱。 历史不会消失,全球化时代,它们被重新点燃,如果日本继续选择性回避历史,不在权利问题上做实质让步,那么它国家边界的安宁,很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