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不可貌相!杀害一家五口的范孟奇看起来就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结果,他却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看了媒体报道的庭审细节,心里久久无法平静,一个人怎么就能做出这样的事呢?很多人知道这是1.5米公共通道引发的邻里纠纷,但藏在血案背后的细节,比想象中更令人脊背发凉。 没人提过,李家其实早就选择了退让。范孟奇常年霸占公共水渠种地,李家装修垫土引发争执后,村委会已经确认垫土不涉及他的利益,可范孟奇还是拆了李家门台。 李先生后来坦言“我们都退了,让他种就种吧”,甚至同意整改,可范孟奇拒绝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只丢下一句“以后再说”。这份退让没换来和平,反倒成了凶手得寸进尺的底气。 震惊的是范孟奇的“冷静”。他4月花30块买了杀猪用的剔骨刀,6月凌晨动手,全程穿着雨衣,鞋子都没沾到血迹。杀完李家四口后,他没有慌乱,反而先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轻描淡写告知“我杀人了”,之后才在巷道口撞见逃跑的10岁男孩,将其杀害。监控拍下了孩子调头逃跑的画面,可终究没躲过早已等候的屠刀。 鲜为人知的是,这场屠杀本可能更惨烈。范孟奇杀完李家五口后,竟直奔李先生舅舅家,想把舅舅一家也灭口,万幸的是舅舅家大门紧锁,才没让悲剧扩大 。他作案后没逃,坐在自家屋里等警察上门,面对警方讯问,没有丝毫慌乱,这种“有条不紊”的残忍,哪里是什么“激情杀人”? 庭审现场范孟奇认罪认罚,却在李先生当面质问“到底有什么仇恨”时,始终低头沉默,说不出一句合理动机 。 他的妻子、儿子等亲属全程缺席庭审,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道歉,案发当天范孟奇的儿子还直接拉黑了李先生的微信,彻底切断了沟通的可能。 血案中还有一抹人性的微光,却很少被详细提及。案发后,一位普通农妇最先发现10岁孩子的遗体,看到不远处电线杆旁神情桀骜的范孟奇,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逃跑,反而鼓起勇气冲上去当面斥责,骂他枉为人,骂他不该对孩子下狠手。这位阿姨事后坦言“腿肚子都转筋了”,但胸口的不平压过了恐惧,她的怒吼成了那个冰冷清晨里唯一的正义之声。 幸存者李先生,他如今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辞掉了北京的工作,住在离案发现场一墙之隔的偏房,靠亲戚接济度日。他不敢告诉84岁的爷爷和78岁的奶奶真相,只能谎称家人“出去旅游了”,每天面对老人的追问,心如刀绞。11月11日是妻子的生日,他带着鲜花蛋糕去坟前,摆上妻子爱吃的菜,却再也等不到有人回应。 村里还有个没被重视的细节:范孟奇常年和村民不来往,红白喜事从不露面,连自家亲戚都不待见他,这种长期的孤僻背后,是从未被疏导的偏执与恶意。他和李家本还有点远亲关系,几十年邻里情分,竟抵不过一点执念,连3岁幼童都不放过,作案时刀刀致命,受害者的致命伤多集中在喉咙和心脏部位。 很多人疑惑,村委会调解为何没能阻止悲剧?其实调解早已搁浅,范孟奇的拒绝签字不是犹豫,而是蓄谋已久。他用两个月时间准备刀具、观察时机,选择凌晨五点动手,专挑老弱妇孺下手,这样的行为,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与残忍的爆发。 检方已经建议判处死刑,可无论结果如何,五条生命再也回不来,邻里相处,该如何把握包容与底线的尺度?面对得寸进尺的人,退让到底是理智还是纵容?你身边有过类似的邻里矛盾吗?又是怎么化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