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好心提醒,近期不要去日本旅游,结果想到有一大波人急眼了,说自己就要去。这种情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16 21:53:06

国家好心提醒,近期不要去日本旅游,结果想到有一大波人急眼了,说自己就要去。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压根没读懂国家提醒背后的信号,把最高级别的安全警示当成了普通的“旅行建议”。   说真的,11月14号外交部发的“避免前往”,跟以前那种“谨慎出行”的温和提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这字里行间都是“风险已升级”的郑重告诫。   事情得从11月初的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说起,高市早苗当着所有议员的面,把“台湾有事”和日本的“存亡危机”绑在一起,还说要动用集体自卫权,这可是战后日本首相头一回把话说得这么直白。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她这话不是随口说说,11月9号日本自卫队就跟美军搞了联合军演,演习区域直接靠近宫古海峡,明摆着是在给涉台言论撑腰。   中方的回应也一点没含糊,11月13号副部级官员带着“奉示”二字召见日驻华大使,懂点外交常识的都知道,“奉示”这俩字一出来,就意味着没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完全是国家意志的直接表达。   可有些朋友光顾着心疼自己订好的机票酒店,压根没注意这些暗流涌动。   还有实实在在的安全隐患,11月5号东京新宿就发生了中国游客被当地右翼分子围堵起哄的事,虽然没造成人身伤害,但那种恐慌感想想都后怕。   11月8号大阪环球影城附近,有中国游客的背包被抢,里面的护照和现金全没了,报案后日本警方只是做了个登记,至今没给任何进展反馈。   更别说日本近期的社会治安本就不稳,盗窃、伤人案件同比涨了不少,现在又加上政治层面的对立,咱们同胞在那边很容易成为极端情绪的发泄对象。   其实国家早就考虑到大家的行程安排了,11月15号当天,国航、南航、东航还有春秋、吉祥这些航司,全跟进了免费退改政策,哪怕是12月31号前出行的机票,只要是11月15号前买的,都能免手续费退改,甚至有些酒店平台也跟着放宽了取消规则,这根本不是为难大家,是给足了台阶下。   说白了,国家从来不会无的放矢,这次连“迎头痛击”这种硬气话都放出来了,背后肯定是掌握了足够的风险信息,就是想给咱同胞的安全兜底。   另一种情况,就是把个人消费和国家利益完全割开,觉得“我花自己的钱,想去哪就去哪,别人管不着”。   坦白讲,这种想法真的有点片面,2025年1到9月,748万中国游客去日本,不光花了3200亿人民币,更撑起了日本不少行业的半边天。 冲绳的免税店60%的客源是中国人,京都的和服租赁店70%的收入来自中国游客,北海道的滑雪场光春节档期就能赚走咱们近百亿。   日本观光厅自己都算过,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是其他国家游客的2倍还多,现在他们在核心利益上踩红线,国家这是用最直接的市场信号告诉他们:想赚中国人的钱,就得尊重中国的底线。   可有些朋友就是拎不清,觉得“旅游是纯粹的个人选择”,却忘了消费从来都带着态度。   最近有在日本的华人博主发视频,银座以前排长队的免税店现在门可罗雀,店员都站在门口发呆,京都的和服店降价30%都没人租,这些都是警示后的直接影响,也是日方该承担的后果。   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日本近期还在搞小动作,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历史,扩充国防预算到GDP的2%,一边想赚咱们的钱,一边又在做伤害民族感情、威胁咱们利益的事。   其实不是不让大家出去旅游,国内的好风景也不少啊,东北的雪乡、新疆的阿勒泰、云南的洱海,现在预订量都暴涨,性价比一点不比日本差,还不用担惊受怕。   国家的提醒从来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一种“风险预警”,就像小时候爸妈提醒我们别去危险的地方,不是不让玩,是怕我们受伤害。   个人出行自由值得尊重,但前提是不能忽视自身安全,更不能忘了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强大了,咱们在海外才能更有底气。   现在日本的局势还在变化,极端情绪、安全风险都在上升,这时候非要往那边跑,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