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铃木一人所谓“《开罗宣言》的战胜国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

芸霄记史 2025-11-17 12:02:59

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铃木一人所谓“《开罗宣言》的战胜国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言论,完全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曲解。   这种说法忽视了历史的连续性,也违背了和平时期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在国际法中,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并不等于国家主体的消失,新政府成立,依然会接管原有的全部主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原来的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权,这并非额外赋予,而是顺理成章的继承。     这种继承关系后来得到了全球范围的承认。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事务。   这项决议是国际社会在法律和外交上的共同立场,确立了中国在全球体系中的唯一代表资格,从而直接否定了任何试图割裂中国主权延续的言论基础。     1943年,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共同发布了《开罗宣言》,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求日本将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包括东北、台湾和澎湖群岛。   这一条款后来在《波茨坦公告》中再次被确认,并在日本签署的投降书里被明确接受,形成了严密的法律链条,这些文件共同塑造了战后东亚的基本秩序,不容任何人随意拆解。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日本在1972年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在这份声明里,日本政府明确表示会“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并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关于台湾的主张。   既然《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核心就是落实《开罗宣言》,这就等同于日本官方在外交文件中承认并遵守中国在这些领土问题上的权利,铃木一人的言论不但无视中日间正式达成的政治承诺,还公然与日本政府的既有外交立场冲突。     这种观点背后并非单纯的学术讨论,而是可能被用来动摇战后国际秩序,塑造新的争议焦点,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开罗宣言》权利的继承,就意味着为淡化日本侵略历史、挑战现有领土安排提供话语空间,这种做法一旦被放大,势必在区域内制造不信任与紧张。     《开罗宣言》不仅仅是二战战胜国的政治声明,更是和平秩序的法律基石。战后体系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正是因为这些文件被普遍尊重和落实,试图歪曲或抹去这样的历史,将直接动摇国际法的公信力,也会破坏东亚的和平局面。     尊重历史,是在为未来的稳定做保障。只有承认《开罗宣言》的权威,尊重联合国决议,遵守已经达成的国际承诺,才能确保战后秩序不受破坏。   挑战这些成果,不仅是在对抗中国的权益,更是在动摇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记忆。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