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很多人都误会刘封是“见

云景史实记 2025-11-17 12:08:17

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很多人都误会刘封是“见死不救”,可翻开《三国志·刘封传》就知道,关羽当时并非“求救”,而是“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那时候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正处于攻势最猛的时候,他是想让刘封出兵帮自己扩大战果,而不是危急时刻求救援。 可即便如此,刘封的做法也犯了军中大忌——抗命不遵。他给出的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这话听着有道理,实则站不住脚。 上庸三郡是当年孟达率军打下的,后来刘备派刘封前去统领,就是因为这里连接荆州和汉中,是战略要地。可刘封到任后,根本没把心思放在稳固地盘上,反而处处针对孟达。 孟达是个有本事的人,从刘璋手下转投刘备后,一路战功赫赫,上庸能拿下来他居功至伟。可刘封仗着自己是刘备义子的身份,根本不把这位功臣放在眼里,不仅日常颐指气使,还直接抢了孟达的“鼓吹”。 这在古代可不是简单的财物,而是代表将领荣誉和身份的仪仗。孟达气不过,上书给刘备诉苦,可刘备正忙着汉中称王,没当回事。等到关羽下令出兵,刘封又拉着孟达一起抗命,这让孟达彻底寒了心。 他很清楚,刘备再宠刘封,关羽的死讯传来,总得有人担责,刘封是义子,背锅的肯定是自己。于是孟达干脆带着四千多家部众,连同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的地盘一起,投降了曹魏。 四千多家部众是什么概念?在三国时期,一户按五口人算就是两万多人,这还不算其中的士兵。 更要命的是,上庸三郡一丢,蜀汉不仅丢了一块战略要地,还让曹魏的势力直接插到了荆州和汉中之间,等于断了将来北伐的一条重要通道。 诸葛亮拿着孟达叛逃的奏报对刘备说:“主公你看,刘封刚猛有余,智谋不足,更不懂团结同僚。 孟达这样的人才,他说逼走就逼走,还拱手把三郡送给敌人,这样的人,今天能抗关羽的令,明天就能不听你的调遣。” 可光是抗命和逼走孟达,还不足以让诸葛亮下定决心劝杀。真正让他心惊的,是刘封的身份和他那“难制御”的性格。 刘备收刘封当养子的时候,自己还没有亲生儿子,是把他当继承人培养的。可后来刘禅出生,刘封的身份就尴尬了——他既是皇子般的存在,又没有合法的继承权。 这种身份最容易引发祸乱,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一抓一大把。远的不说,就说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他先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又偏爱小儿子赵何,废长立幼。 可他又觉得对不住赵章,想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两个儿子都当王。结果赵章起兵叛乱,赵何平叛后,把赵武灵王困在沙丘宫里,活活饿死。 诸葛亮熟读史书,怎么会不知道这种隐患?他对刘备说:“主公你现在还能管住刘封,可等你百年之后呢?刘禅性情温和,刘封手握兵权,又有‘义兄’的身份,到时候他要是想争位,谁能拦得住? 到时候蜀汉内部自相残杀,不用曹魏和东吴来打,我们自己就垮了。” 这话戳中了刘备的痛处。刘备这辈子奋斗的目标,就是兴复汉室,让自己的基业传下去。他可以容忍刘封犯错,但绝不能容忍他威胁到蜀汉的未来,威胁到刘禅的地位。 还有个细节很关键,孟达投降曹魏后,曹丕特别高兴,直接封他为新城太守,让他统领原来的上庸三郡,还派他去招降刘封。 孟达给刘封写了封信,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得明明白白:“你和主公只是名义上的父子,现在刘禅已经是世子,你功高震主,又犯了错,留在蜀汉迟早没好下场。” 可刘封看完信,直接把信使骂了回去,还说“我乃汉中王养子,岂会背主”。这事儿看起来是刘封忠诚,可在诸葛亮眼里,这恰恰是他“刚猛难制”的证明。 他认死理,又固执,今天能拒绝孟达的诱降,明天也能因为不满而做出更极端的事。这样的人,一旦钻了牛角尖,就是颗定时炸弹。 很多人觉得诸葛亮劝杀刘封太无情,可站在蜀汉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他深谋远虑的体现。 关羽之死让诸葛亮看清了刘封身上的三个致命问题:抗命不遵,无视军纪;恃宠而骄,逼走人才;身份敏感,威胁储君。 这三个问题单独看或许能补救,可加在一起,就是足以毁灭蜀汉的隐患。诸葛亮从来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他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这个目标奋斗,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鞠躬尽瘁,也可以果断出手清除障碍。 刘封的死,是个人的悲剧,却是蜀汉的幸事。他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蜀汉政权的稳定,也让刘备和诸葛亮的“托孤”计划能顺利实施。多年后,当诸葛亮在北伐途中想起这件事,或许也会叹息,但他绝不会后悔。 因为他知道,作为蜀汉的丞相,他要对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蜀汉的百姓,整个兴复汉室的大业。关羽的死让蜀汉失去了一员猛将,可如果不及时除掉刘封,蜀汉失去的,可能就是整个未来。

0 阅读:64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