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议员佐佐木裕二11月16日发文写道:“针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对台湾紧急状态的看法,中国呼吁其公民避免前往日本。响应中国政府的呼吁,出现了‘不要购买日本产品’等抵制迹象。然而,由于许多日本产品产自中国,抵制日本产品会导致中国民众失业,并可能造成中国经济停滞。” 先得说清楚,“很多日本产品产自中国”这话不算瞎编,但佐佐木故意不提这些在华日企的真实情况——这些工厂要么是日本品牌的代加工厂,要么是合资企业,表面上雇了些中国工人,但核心技术、品牌利润全攥在日本人手里,中国工人拿的只是辛苦的加工费。 根据数据,目前在华日企的就业人数大概几百万,看着不少,但中国总就业人口超过7亿,这几百万占比还不到1%,而且其中很多是低端组装岗位,就算真有部分日企因为抵制收缩产能,这些工人也能很快转到本土企业,毕竟现在中国制造业缺的是工人,不是岗位。 就拿汽车行业来说,以前很多人觉得日系车靠谱,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电动车、燃油车质量早就上来了,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品牌的工厂天天招人,就算有人不买丰田、本田,转买本土品牌,相关的生产、销售岗位只会增加,怎么可能失业? 再说了,佐佐木只提“日货产自中国”,却绝口不提日本企业有多依赖中国市场。现在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化妆品、电子产品、精密仪器,一大半都靠中国市场消化。 就拿汽车来说,2024年日本车企在中国的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丰田、本田在中国的工厂要是因为抵制卖不动车,最先扛不住的是日本总部,他们会裁员、关厂,反而会影响日本本土的就业,而中国的代工厂大可以接本土品牌的订单,转产起来毫不费力。 还有那些所谓的“日本品牌”,很多零部件都是中国产的,比如手机屏幕、电池、外壳,就算是日本品牌的电子产品,核心供应链也在中国,抵制日货本质上是让日本品牌失去市场,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完全可以给本土品牌供货,反而能扩大份额,怎么会导致经济停滞? 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佐佐木纯属夸大其词。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也出现过大规模抵制日货的情况,当时日本车企在中国的销量暴跌,但中国经济不仅没停滞,反而借着这个机会,让本土家电、汽车品牌迅速崛起。 当时很多人放弃了索尼、松下,转而买海尔、格力,放弃了丰田、日产,转而买比亚迪、奇瑞,这些本土品牌靠着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断投入研发,现在不仅在国内站稳脚跟,还卖到了全世界。 那次抵制之后,中国的失业率没有上升,反而因为本土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经济增速也没受影响,反而日本企业因为失去中国市场,业绩下滑了好几年,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佐佐木还故意混淆概念,把“中国政府呼吁避免前往日本”和“抵制日货”绑在一起,还说抵制会导致经济停滞,这完全是偷换逻辑。 中国政府呼吁公民避免前往日本,是因为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存在安全风险,这是对公民安全的负责,而“抵制日货”是民众自发的爱国行为,不是政府强制要求的,而且民众抵制的是那些日本品牌的核心产品,不是在华代加工的廉价货。 就算是在华生产的日货,很多也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民众不买,损失的是日本品牌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国工厂只是赚加工费,大不了换个品牌代工,或者转做内销,根本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产业体系已经非常完整,从低端到高端,大部分产品都能实现自主替代。 以前大家觉得日本的化妆品、母婴用品靠谱,现在中国的花西子、薇诺娜,母婴领域的飞鹤、君乐宝,质量和口碑都不输日本品牌,价格还更亲民;以前觉得日本的精密仪器、工业设备厉害,现在中国的华为、大疆、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都能跟日本品牌竞争。 就算没有日本产品,中国民众的生活也不会受影响,中国经济更不会因为少了几个日本品牌就停滞。 相反,日本企业要是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很多企业可能直接倒闭,日本的经济才真的会出问题,佐佐木应该担心的是自己国家的企业,而不是操心中国的失业问题。 说到底,佐佐木说这话就是想吓唬中国民众,让大家不敢抵制日货,从而维护日本企业的利益,同时借着台湾问题给中国施压。 但他打错了算盘,中国民众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比什么都大,就算有短期的小影响,也绝不会因为这种威胁就放弃原则。 而且事实就是,抵制日货受损更大的是日本,中国经济的韧性、本土产业的实力,早就不是十几年前能比的了,现在的中国根本不怕这种所谓的“经济威胁”。 佐佐木要是真关心经济,不如劝劝高市早苗别再打台湾的主意,好好维护中日关系,这才是对两国经济都好的事,不然继续挑衅下去,别说抵制日货,中日贸易受到更大影响,最先扛不住的恐怕是日本自己,到时候失业的、经济停滞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