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方面正式宣布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在社交媒体宣布,要彻底改革国有能源企业,这次改革既要查账本,还要调整管理层。 据央视新闻与法新社报道,改革已进入“倒计时”:国家原子能公司需在一周内完成新监事会组建,水力能源公司启动CEO公开竞聘,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同步推进监事会改组与总经理选拔,石油天然气公司则要在2026年1月前完成监事会交接。 这场被舆论称为“能源大换血”的行动,源于乌国家反腐败局揭露的惊天丑闻——能源部官员与商人勾结的犯罪集团涉嫌洗钱近1亿美元,70余次突击搜查中查获的现金与文件,直指权力寻租的冰山一角。 这场改革绝非孤立的行政调整,而是多重危机交织下的必然选择,俄乌冲突已导致乌克兰超70%的热电站被毁,电力产能锐减50%至80%,能源基础设施沦为战争重灾区。 更严峻的是,内部腐败让本就脆弱的能源系统雪上加霜:德国承诺的1亿欧元援助杯水车薪,而资金挪用、效率低下又让重建工作举步维艰。 正如能源行业从业者安东·尼尔曼所言,腐败与战争的双重夹击,将乌克兰推向“能源荒漠”边缘,泽连斯基此次改革,正是要斩断“权钱交易”的黑链,重建能源领域的透明秩序。 从具体措施看,改革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快刀斩乱麻”的执行力——如原子能公司监事会筹备仅给一周期限,避免既得利益集团拖延。 二是“鲶鱼效应”的用人策略——CEO竞聘与监事会改组并行,打破“老人”垄断格局。 三是“制度防腐”的长效设计——联动执法机构严查违规操作,将反腐嵌入治理框架。 这种“手术刀式”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变量:能否彻底清除腐败余毒,避免“换汤不换药”,能否在战争阴云下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能否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建,弥补资金缺口。 欧盟已推出专项计划助力乌克兰融入欧洲能源市场,根据搜狐网报道,乌克兰电力市场拟于2027年初与摩尔多瓦完全对接,并深度融入欧盟天然气市场。 这种“借船出海”的策略,既能为乌克兰争取资金技术,也能倒逼其市场改革。 但欧盟的“橄榄枝”背后,既有地缘战略考量,也有对乌克兰治理能力的审视——毕竟,没有透明的市场规则与高效的行政体系,再多的外资也难解“能源饥渴”。 这场改革既是乌克兰的“破局之战”,也是全球能源治理的“镜鉴”,从短期看,泽连斯基需平衡改革速度与稳定性:过快推进可能引发既得利益集团反扑,过慢则错失战后重建窗口期。 从长期看,乌克兰需构建“三位一体”的能源安全体系——物理防护抵御战争破坏、制度防腐斩断权力寻租、市场开放吸引国际资本。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改革若只停留在人事调整层面,而忽视能源市场规则重构,可能陷入“换人易、改制难”的困局。 毕竟,真正的能源安全,不仅需要清廉的管理者,更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当改革从“破冰”走向“深耕”,乌克兰或许能走出一条“能源独立”的新路——这条路,既是战后重建的必经之路,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微缩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