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奸臣,却立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却保他一世富贵,知道是谁吗 纳兰明珠出生在1635年,叶赫那拉氏家族属于满洲正黄旗,早年祖上金台石是女真部落贝勒,但清初皇权加强,家族地位边缘化。他小时候父亲去世,和哥哥互相扶持长大,靠着贵族身份在十七岁进宫当侍卫。那时候清朝刚入关不久,满汉文化融合是个大问题,明珠一边干活一边学汉文,很快就掌握了儒家经典和诗词,这让他在顺治皇帝亲政后脱颖而出。顺治看中他的能力,把他调到身边管宣读诏令的事,1650年多尔衮死后,明珠升内务府郎中,负责宫廷日常管理。顺治驾崩时,他已经成了可靠的官员,转到康熙身边继续效力。 康熙小时候辅政大臣鳌拜专权,明珠参与了除鳌拜的行动,帮助康熙亲政。康熙八年鳌拜倒台后,明珠升内务府总管,后来又当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管军队和刑罚。到康熙二十年,他进入内阁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了顶级官僚。这一路升迁靠的是对皇帝的忠诚和实际贡献,但他掌权后就开始拉帮结派,收受贿赂,压制不同意见的官员,搞得朝堂乌烟瘴气。历史上记载,他轻财好施来笼络新人,对异己者暗中陷害,财富积累惊人,据说晚年贪污高达两千万两白银,这在当时是天文数字。 明珠和索额图是康熙朝两大权臣,两人从合作转为对立。索额图是康熙舅舅,早年帮康熙除鳌拜,功劳不小,但后来在政见上分歧越来越大。明珠支持康熙的强势政策,比如撤藩和出兵台湾,而索额图更保守,两人就这样成了政敌。康熙在中间玩平衡,明珠因为几次关键建议站对队,渐渐占上风。索额图卷入太子废立的事,康熙四十二年下令赐死他,把他关在牢里饿死。但明珠尽管也贪腐严重,康熙只在康熙二十七年罢他的官,让他闲居在家,没抄家也没杀头。这里面除了功劳,还有康熙的帝王心术,不想一下动摇朝局。 说起明珠的三大功绩,第一件是议撤三藩。康熙十二年,康熙想撤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藩王,因为他们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朝臣大多反对,怕引发叛乱,但明珠坚定支持康熙的决定,还帮着出谋划策。三藩叛乱爆发后,战火烧了大半个中国,持续八年,明珠在后方协调粮草和军务,帮助康熙分化叛军,最终平定。这件事让康熙看到明珠的忠诚和眼光,直接封他为一等公,地位水涨船高。没有明珠的力挺,康熙可能犹豫不决,叛乱拖得更久。 第二件功绩是统一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台湾郑经死后,内部乱成一锅粥,明珠向康熙建议派兵收复,推荐施琅当统帅。施琅是水师老将,明珠的推荐很准,澎湖海战打赢后,台湾很快就归附清朝。这不光是收复领土,还断了沿海反清势力的后路,明珠虽然没上战场,但他的建议直接推动了决策。康熙为此加封明珠太子太傅,认可他的战略眼光。要知道,当时很多人觉得台湾远在天边,不值得大动干戈,明珠的坚持帮康熙统一了版图。 第三件是抗击沙俄入侵。康熙二十四年,俄国人占了东北的雅克萨城,康熙决定反击,明珠推荐彭春和萨布素领兵,两人果然打得漂亮,围城后逼俄军投降。后来谈判签了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保住了东北疆土。明珠没直接参战,但荐才和谋划的作用关键,康熙很满意。这三大事都关乎大清存亡,明珠的贡献让康熙觉得他还有用,尽管他贪污败坏风气。 明珠的家族背景也帮了他一把,他是康熙妃子的哥哥,算皇亲国戚,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康熙用人是看实际表现,早年明珠从侍卫起步,靠勤奋和聪明上位,不是光靠血统。纳兰性德是他儿子,著名词人,家族文化底蕴深厚,但明珠自己也精通汉学,帮康熙处理满汉关系。历史上评价他两面性强,一方面立功,一方面贪婪,典型权臣形象。康熙没杀他,还因为时机,明珠势力大,贸然动会乱套,等到康熙四十二年处置索额图时,明珠已经老了,没威胁。 晚年明珠被罢官后,康熙没彻底清算,让他保住家产和性命。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弹劾他贪污结党,康熙借机免职,但没关押。明珠在家闲住二十年,康熙偶尔召见,赐俸禄,让他过得舒坦。相比索额图的惨死,明珠算善终,1708年病逝,享年七十四岁。康熙派皇子祭奠,家族子孙继续当官。这反映康熙的权衡术,用人时重用,坏事时控制,不一棍子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