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暖心了!近日山东,爸爸发现儿子一整天都不在家,以为儿子是找同学玩了就没放心上,到了下午的时候儿子的爷爷奶奶突然来了,而儿子就在二老的身边给拿着行李,爸爸这才知道,自己儿子那是出去玩了,分明是来接爷爷奶奶回家的。 周六下午三点,山东临沂的上班族老陈攥着手机在小区门口转圈,眉头拧成疙瘩。 儿子小磊从早上出门就没消息,电话打不通,同学家长都说没约着玩,他想起早上出门时小磊只提了句要出去,还以为孩子就去附近超市,没成想半天不见人影。 路过小区对面的城乡公交站时,老陈眼角瞥见个熟悉的蓝色书包,快步走过去,一下子愣住了。 小磊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个鼓鼓的帆布包,正扶着爷爷奶奶往站台外走,爷爷手里还拎着个旧煤铲,奶奶的棉袄领口沾着点煤灰。 老陈赶紧上前接帆布包,触手沉得很,里面装着爷爷奶奶的厚毛衣和几双棉袜,他这才确认,儿子是把爷爷奶奶从乡下接来了。 奶奶解释,小磊担心他们在老家靠煤球炉取暖会冻着,知道城里有暖气,便非要接他们过来。 老陈这才反应过来,上周降温时,他跟小磊视频提过爷爷奶奶老家还靠煤球炉取暖,半夜得起来添煤,当时小磊只说了句觉得冷,没再多说,他没当回事,没想到孩子一直记在心里。 小磊拉着老陈的胳膊,慢慢讲起早上的经过:周六六点多他就醒了,想起爷爷奶奶上次视频说煤球快不够了,村里小卖部得等下周才进货。 又怕爸爸不让自己独自去老家,就留了张纸条在餐桌上,说明要去接爷爷奶奶,晚上一起吃饭,然后揣着公交卡,坐最早一班7点的城乡公交去了四十多里外的老家。 到了爷爷奶奶家,小磊提出要接他们去城里,奶奶当场摆手拒绝,说住老家习惯了,去城里怕给他们添麻烦,还惦记着家里的煤炉没人照看会冻着。 爷爷也表示顾虑,说老陈家住两居室,他们去了小磊就得睡沙发,怕耽误孩子学习。 小磊没跟老人争执,先帮爷爷把剩下的煤球归拢到煤棚里,又去隔壁跟张叔打了招呼,拜托对方帮忙照看几天家里的煤炉,随后拉着奶奶的手,态度坚定地说要跟老人一起留在老家,下周也不去上学,直到老人松口。 老两口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实在没辙,只好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跟着小磊上了公交。 路上,小磊怕奶奶晕车,特意让奶奶坐在靠窗的位置,还从书包里掏出个橘子,剥了皮递给奶奶,让奶奶闻闻橘子皮缓解不适。 爷爷拿着旧煤铲,跟小磊提起这把煤铲已经用了五年,自己点煤球时从来离不开它。 小磊听了,就帮爷爷把煤铲上的煤灰擦干净,告诉爷爷到了城里不用再点煤球,让爷爷把这把煤铲留着当念想。 老陈听到这儿,心里又暖又愧——其实他上周就跟单位请了下周末的假,打算回去接爷爷奶奶,还想着给他们买台电暖器,没跟小磊说,是想给老人个惊喜,没成想孩子比他先一步动了手,考虑得还这么细致。 回到家,老陈先打开卧室的暖气,让爷爷奶奶赶紧暖和身子。 小磊忙着给爷爷奶奶倒热水,还从衣柜里翻出自己的厚睡衣递给爷爷,让爷爷晚上穿,说这样暖和。 奶奶摸着暖气片,脸上露出笑容,感慨还是城里好,不用再冻手冻脚。 接下来的几天,小磊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先去爷爷奶奶的房间看看暖气热不热,然后帮奶奶择菜,安安静静听爷爷讲老家的事。 老陈还发现,小磊把自己的暖手宝给了奶奶,说奶奶手爱凉,让奶奶揣在兜里暖和。 老陈后来跟同事聊起这事,同事说起自家邻居的孩子也有过类似举动:河南周口有个11岁的男孩,知道外婆冬天靠柴火炉取暖,攒了两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个电暖扇,周末坐大巴送过去,还耐心教外婆怎么用。 上周日,老陈带着一家人去小区附近的菜市场。 小磊牵着爷爷奶奶的手,帮奶奶挑了袋白菜,记得奶奶爱吃白菜炖粉条,说回去就做给奶奶吃。 老陈跟在后面,看着阳光下祖孙三人的身影,突然觉得,比起小磊的考试分数,孩子心里装着长辈、愿意实实在在为长辈做事的样子,才更让他踏实。 风里带着菜市场的烟火气,老陈心里觉得,这个冬天比往年都暖和。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