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称,台积电稀土告急,求大陆放手?台积电以创始人张忠谋为代表的人,曾经制裁中国大陆时有多嚣张、有多歹毒,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大陆应该逐渐放弃台积电,以稀土为武器,把台积电搞残、搞垮,使得台积电的人才回流中芯国际等中国大陆芯片企业。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在公开场合谈起大陆芯片产业时,那股子不屑劲儿还历历在目,直言不讳地说大陆技术至少落后五年,甚至放话“这辈子都追不上”。 那时候的台积电,仗着自己在先进制程上的垄断地位,一门心思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把对大陆的技术封锁当成讨好美国的筹码,压根没把咱们的市场和供应链放在眼里。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他们为稀土发愁了,这才想起求大陆放手,早干什么去了? 张忠谋当年的嚣张不是空口说白话,台积电的实际行动更让人寒心。2022年美国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后,台积电第一时间就暂停了对华为等大陆企业的先进制程供货,哪怕是已经签订的订单也单方面叫停。 更过分的是台积电还配合美国的“实体清单”,对有合作的大陆关联企业进行层层排查,甚至主动切断了部分成熟制程的合作,生怕被美国抓住“把柄”。那时候的台积电,完全把自己当成了美国遏制大陆科技发展的工具,压根没想过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关系。 可台积电忘了,芯片产业从来不是单向的依赖,他们卡我们技术脖子的同时,自己也踩着我们的供应链基石。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制造里的关键材料,不管是晶圆抛光用的抛光粉,还是芯片封装里的磁性涂层,都离不开稀土。 而在全球稀土产业链里,大陆的地位根本没人能替代——开采量占全球90%以上,提纯加工技术更是独步天下,尤其是重稀土提纯,连美国都得依赖我们的技术。台积电之前之所以能高枕无忧,就是靠着从大陆进口的高纯度稀土材料,可他们在配合美国制裁大陆的时候,压根没考虑过这层风险。 现在报应来了。今年10月大陆出台的稀土新规落地后,台积电的稀土供应链立马就出了问题。新规里明确说了,只要产品中中国重稀土成分超过0.1%,出口就得拿许可证,哪怕是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开采、冶炼技术,也得走审批流程。 这一下就戳中了台积电的命门,他们不管是台湾本土的工厂,还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的厂区,用的稀土材料要么是直接从大陆进口的,要么是用了大陆技术加工的,现在都得走审批流程。 更要命的是根据行业内的消息,台积电的稀土库存最多只够撑30天,一旦断供,所有生产线都得停摆,光是台湾厂区每天的损失就得上亿,更别说美国厂区那些还没完全投产的生产线,几百亿的投资可能就要打水漂。 这时候台积电想找替代供应链,才发现根本没那么容易。美国自己每年80%的稀土进口里,75%都来自大陆,本土的稀土开采厂早就荒废了,重新投产至少得三年时间。 就算找到了澳大利亚、缅甸这些稀土矿源地,他们也没有提纯技术——大陆在重稀土提纯领域的技术领先美国三十年,那些国家挖出来的稀土原矿,最后还得运到大陆加工。 有人说大陆这是“公报私仇”,可实际上,这只是正常的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之前美国搞“50%穿透规则”,把三千多家大陆企业纳入制裁范围,连关联企业都不放过,压根没给缓冲期;现在大陆只是对稀土这种战略资源进行规范管理,怎么就成了“打压”? 再说了,大陆从来没说要彻底断供台积电,只是要求按规矩走审批流程,可台积电之前配合美国制裁的时候,怎么没想过给大陆企业留余地?更重要的是,大陆这么做也是为了倒逼自己的芯片产业成长——这些年我们之所以在先进制程上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依赖台积电的代工,很多企业宁愿花高价找台积电代工,也不愿投入资金研发自主技术。 现在减少对台积电的依赖,反而能让中芯国际这些大陆企业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而人才回流的趋势其实已经开始显现。随着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遭遇各种问题,加上大陆芯片企业给出的优厚待遇,不少台积电的工程师已经选择来大陆发展。中芯国际今年就引进了十多位台积电的资深技术人员,其中不乏负责7纳米制程研发的核心人才。 这些人才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经验,还有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能大大加快大陆芯片企业的研发进程。反观台积电,因为稀土短缺和美国建厂的成本超支,已经开始冻结薪资,人才流失的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不是大陆刻意“挖墙脚”,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当台积电把自己绑在美国战车上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大陆这个最大的市场和人才蓄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