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到国外了! 印度“光辉”战机国外参展时机身漏油,遭媒体嘲笑是被JF-17

一叶知大事 2025-11-18 11:46:29

丢人丢到国外了! 印度“光辉”战机国外参展时机身漏油,遭媒体嘲笑是被JF-17吓尿了。   2025年的迪拜航空展,本是全球军工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却因一架印度战机的意外状况沦为舆论焦点。   作为印度航空工业的“明星产品”,LCA“光辉”战机被寄予厚望,占据展台核心位置试图彰显实力,然而静态展示期间,机身多处突然渗出黑乎乎的机油,瞬间打破了精心营造的光鲜表象。   印度地勤人员慌作一团,四处搜罗购物袋、礼品袋等临时容器接油,可机油很快便从单薄的袋子中渗出,在跑道上蔓延开来。   这一幕被现场媒体完整记录,迅速传遍网络。   更具戏剧性的是,不远处的巴基斯坦展区,中巴联合研制的JF-17“枭龙”战机状态稳定,还高调展示了霹雳-15E中远距空空导弹,引得多国军购代表驻足。   网友们纷纷调侃,光辉战机怕是“看到枭龙的硬实力吓尿了”,这句玩笑话既透着戏谑,也点出了两款战机的现场反差。   这并非光辉战机首次在国际航展出糗。   回溯2023年迪拜航展,该机型在飞行表演中突发航电系统黑屏,被迫中断表演紧急返航。   短短两年内连续两次在顶级航展掉链子,绝非偶然,而是其长期积累的技术缺陷的集中爆发。   这款战机的研发之路堪称曲折,1983年立项后,历经32年才于2015年正式列装印度空军,创下全球三代机研发时长的纪录。   漫长的研发周期并未换来成熟可靠的产品,自研的“卡韦里”发动机项目彻底失败,最终只能依赖进口发动机,从最初的美制F404到后来宣称换装的普惠J58,核心动力系统始终受制于人。   除了发动机,光辉战机的关键部件几乎全靠“全球采购”:以色列的EL/M-2032雷达、英国的弹射座椅、法国与以色列的导弹,就连飞控系统也源自美国技术。   这种“万国牌”组装模式,直接导致部件兼容性缺乏长期验证,密封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此次漏油大概率与此相关。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仅达到三代机水平的战机,单机价格高达7000-8000万美元,接近美国五代隐身战机F-35的出口价,却在作战半径、武器挂载能力上短板明显,且从未经过实战检验。   与光辉战机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枭龙战机的稳健表现。   作为中国主导、中巴协作的产物,枭龙战机的核心系统从发动机到雷达,再到武器装备,均来自完整的自主产业链,无需依赖第三方供应。   这种自主化布局不仅保证了质量稳定,更让后勤维护便捷高效。   2025年印巴“5・7空战”中,枭龙战机成功击落敌机,用实战证明了自身实力。   此次迪拜航展前,阿塞拜疆就宣布以46亿美元采购9架枭龙战机,其中包括6架单座Block3型和3架双座教练/战斗型,而缅甸、尼日利亚等国早已成为枭龙的用户,孟加拉国也正急于下单,中械战机的外销版图持续扩大。   光辉战机的漏油事件,给印度军工的外贸之路蒙上浓重阴影。   自2019年被列为外贸核心型号以来,这款战机频繁亮相国际航展,却至今未拿下任何一笔外销订单。   国际买家显然清楚,购买光辉战机不仅要面对高昂的价格,还要陷入复杂的后勤维护困境——一旦出现故障,需分别对接美、以、英等国原厂维修,不仅受政治因素掣肘,零部件更换成本甚至可能接近整机价格,这样的风险让各国望而却步。   对于印度空军而言,此次事件更是雪上加霜。   阵风战机被指战力不及歼-10和枭龙,自研的五代机AMCA进展滞后,国际采购又受限,只能将目光投向韩国KF-21这类“拼装机”。   而巴基斯坦空军则凭借枭龙、歼-10等中械战机,构建起可靠的作战体系,在区域空中力量对比中占据主动。   两款战机在迪拜航展的不同境遇,折射出两种军工发展路线的差异。   光辉战机的困境,源于急于求成的“组装式国产化”,缺乏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   而枭龙战机的成功,得益于自主研发与精准定位,兼顾了性能、性价比与后勤便利性。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一款装备的价值终究要靠可靠性、实用性说话,这也是光辉与枭龙在市场表现上形成天壤之别的核心原因。   迪拜航展的这场小插曲,或许将成为印度军工重新审视自身发展道路的契机。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