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据媒体报道,菲律宾方面突然宣布了将继续推进在仁爱礁一线的补给行动,

景澄百灵鸟 2025-11-19 07:35:47

就在刚刚 据媒体报道,菲律宾方面突然宣布了将继续推进在仁爱礁一线的补给行动,并强化海上配合。 先把话摆清楚:家门口的事,得按事实和规则来办。南海岛礁的权属有历史文献、测绘记录和长期管辖活动作支撑,这不是随口一说。 从时间线看,2023年以来,仁爱礁、黄岩岛周边多次出现贴近式对峙。菲方补给船频繁出动,伴随小艇插靠,现场多次发生擦碰,现场画面公开后,航迹、无线电通联都有记录。中方执法船保持跟监、喊话、拦阻,控制在可预见范围内。 把装备摆到台面上更直观。中方万吨级海警船,舰长约165米,续航和海况适应能力明显更强,配有直升机甲板和强力消防水炮。菲方多为中小型补给船和铁壳艇,抗风浪能力、通讯指挥系统都不在一个量级。这种差距说明,中方不升级,不是做不到,是在管控节奏。 对照外部因素,2023年起,美菲强化军事合作,新增轮换驻点并加密演训。据公开报道,2024年多国在周边海域联合航行与演练增加,情报、侦察、通信支持更紧。菲方动作变密,与此同步,这也是其底气来源。 再看处置方式,中方事后常公开现场视频、时间轴和坐标,说明拦阻理由与执法依据。这种做法便于外界还原过程,减少误读。菲方更多通过口头指控发布片段式信息,可核查材料有限,时间一长,谁先动作、谁越界更容易看清。 很多人纠结“为什么不硬碰硬”。原因很现实:南海是高密度商船通道,任何长时间海上对抗都会挤占航道、干扰通行,影响周边产业链和物流节奏。把风险压住,就是对自身生产和区域供应链的保护。 把视角拉宽,衡量实力不只看海上顶牛。中国长期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工业配套完整。C919已投入商业运营,高速铁路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常态化运行,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提供稳定服务,这些都在持续加分。 外交层面的主张也很明确:争议问题通过谈、管、控,海上风险靠沟通与通报机制降温;能合作的地方先做起来,资源共同开发的路没有关死。该有的巡航、执法和建设不停止,保持常态。 回到仁爱礁本身,菲方“马德雷山号”自1999年搁浅至今,船体锈蚀严重,补给与加固的界限本就敏感。中方对工程性材料的拦阻和证据披露,意在防止“坐滩”向“永久驻留”变形,底线清晰可检验。 至于有人说“中国只能排前五”,这类口号式判断缺乏支撑。位置坐得稳不稳,看长期竞争力,看关键领域能不能持续投入,看关键时刻稳不稳场。海上管控、信息披露、风险压制,都是硬功。 眼下的节奏已经说明问题:守住底线,不被节外生枝带偏;需要亮肌肉时有分寸,需要压火时有办法。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才是对自身最负责的选择。 最后把话扣回原点。南海摩擦会时有起伏,但方向不变:一边维权维稳,一边把沟通渠道保持通畅。不被挑衅牵着走,按我们的步子走。这样,海面能稳,局面也能稳。

0 阅读:44
景澄百灵鸟

景澄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