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烧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品出不对劲了!原来中国三年前就选对了,当初他们以为能速战速决拖垮俄罗斯,谁知冲突竟滚成二战后欧洲最大的战争漩涡,自己砸进去的3500亿美元打了水漂,盟友闹掰了,对手反而更硬了…… 美国最初的算盘打得有多响,现在就有多尴尬。冲突刚爆发时,五角大楼放出消息,说俄军撑不过三个月就得弹尽粮绝,还预估俄罗斯 GDP 会暴跌 50%。基于这种判断,美国带头给乌克兰砸钱援武,白宫一口咬定这笔投入能 “以小博大” 拖垮俄罗斯。 可三年过去,俄罗斯不仅没垮,反而把乌克兰战场变成了 “库存清道夫”,前线扔的大多是 T-72B3 坦克、苏 - 24 攻击机这类翻新的 “二流装备”,真正的王牌 T-14 坦克、“萨尔马特” 导弹压根没亮相。 美国原子能科学家公报的数据显示,俄军仅 “亚尔斯” 洲际导弹就有 204 枚,“先锋” 高超音速导弹部署量今年已超百枚,这些压箱底的杀器从来没在乌克兰动过。 更让美国肉疼的是那 3500 亿美元的去向。这笔钱名义上是 “援乌”,实际成了笔糊涂账 —— 泽连斯基说只收到 750 亿,美国国会说批了 1750 亿,白宫却宣称乌克兰 “欠了 3500 亿”。 前国务卿布林肯早就承认,对乌军事援助 90% 流向了美国人,七成资金压根没离开美国,全用来更新美军装备、巩固本土军工生产线了。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更直接点破,这些钱成了政客拉选票的工具,给 65 个国会选区的 122 条国防生产线输血,大多落在了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等 “战场州”。 盟友这边早就撑不住了。欧盟当初跟着美国承诺援乌 2000 亿欧元,可实际到账还不到六成,德国总理朔尔茨干脆拒绝批准 30 亿欧元额外援助,直言 “年度预算扛不住”。 这种分歧在 2024 年彻底摆上台面,匈牙利直接否决了欧盟的对乌援助方案,波兰因为粮食禁运问题和乌克兰闹到断交,连最积极的英国都悄悄缩减了武器供应。反观美国自己,对乌援助从 2023 年上半年每月 29 亿欧元,跌到下半年每月仅 5.7 亿欧元,所谓的 “坚定支持” 早成了空头支票。 最打脸的是俄罗斯的状态。美国原本想靠制裁和战争耗尽俄罗斯国力,结果俄军不仅没被掏空,反而借着战场锻炼了新兵,还打通了和伊朗、朝鲜的武器合作渠道。 现在俄军 8 艘 “北风之神 - A” 级核潜艇已经形成战力,每艘能装 16 枚 “圆锤” 潜射导弹,从巴伦支海发射就能覆盖欧洲;升级后的图 - 160M 轰炸机开始战备值班,突防能力比老款提升三倍。 北约最近搞 “坚定正午” 核演习,14 国出动 F-35 和 B-52 轰炸机,可俄罗斯直接同步举行核演习,用 “亚尔斯” 导弹回应,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对付乌克兰用旧货就行,对付北约的王牌才刚准备好。 这时候再看中国,三年前的选择简直是未卜先知。从冲突一开始,中国就明确表态 “反对火上浇油”,拒绝参与任何制裁,也不向任何一方提供武器。 当时美国还嘲讽这是 “绥靖”,可现在才发现,正是这种中立立场让中国避开了多重陷阱 —— 既没像美国那样被军费拖垮,也没像欧洲那样陷入能源危机,更没和俄罗斯、乌克兰任何一方结怨。 中国继续保持和双方的经贸往来,2024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对乌农产品进口也稳步增长,成了为数不多能在乱局中稳赚的国家。 美国现在想抽身都难。特朗普政府一边喊着 “要把钱拿回来”,逼乌克兰签矿产协议抵债,一边又怕彻底放弃乌克兰丢了北约领导力。 泽连斯基早就看透了,公开说不会签 “让十代乌克兰人买单” 的协议,还放话要打 “资源牌” 和美国博弈。盟友们也开始各自盘算,德国悄悄增加对俄能源进口,法国推动欧盟和俄罗斯对话,曾经铁板一块的西方阵营,如今裂痕比战场弹坑还深。 美国目前的政策只会加速美元的衰退,世界正在重建秩序,而美国显然已经失去了过去的优势。在这场全球博弈中,显然不再是美国一家的天下。 1000 多天的战火终于让美国明白,战争从来不是算计对手的工具。砸出去的美元没削弱敌人,反而养肥了本土军工复合体;拉拢的盟友成了散沙,对手却越打越硬。而中国三年前坚持的中立与和平立场,不仅守住了道义高地,更避开了战略陷阱,这远见卓识,现在看才更显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