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国王这次访华可谓收获颇丰双方会谈一结束,国外媒体就传出消息,中国一口气采购了

凭栏观望史 2025-11-20 08:28:24

泰国国王这次访华可谓收获颇丰双方会谈一结束,国外媒体就传出消息,中国一口气采购了50万吨泰国大米,这个数字大约占到中国大米进口总量的十分之一,看似不算惊人,但足以在市场掀起波澜,尽管国内稻谷储备充足,进口泰国大米根本不是因为缺粮,背后其实另有考量。   2025 年 11 月泰国国王访华,刚结束会谈,中国采购 50 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就刷爆了东南亚媒体。   这不是笔普通买卖 —— 对泰国人来说,这袋米和中国游客的机票一样,都是实打实的 “钱袋子”,对泰国民生经济很重要。   说起来,中国粮仓早就堆得满满当当,2025 年稻谷储备够全国人吃大半年,压根不用愁缺粮。   买泰国米,说白了是给老百姓的餐桌添花样。   刚好今年国际米价降了三成,花小钱办大事,何乐而不为。   可这订单对泰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泰国一半人口靠种水稻过活,2025 年前十个月大米出口却跌了,仓库里的香米堆得像小山,稻农愁得整夜睡不着。   订单一落地,当地香米价格立马涨了五毛钱一斤,总理特意开新闻发布会说:“中国朋友给了我们定心丸。”   比大米订单更给力的,是中国游客的 “消费力”。   2019 年的时候,去泰国的中国游客一年就有 1100 万,占了当地外国游客的三分之一,光购物、吃饭、住酒店就花了 1200 亿泰铢,相当于泰国全年旅游收入的四成。   清迈夜市的小贩都会说 “微信支付”,普吉岛的酒店服务员能背出东北菜菜单。   疫情那几年,泰国旅游区冷清得吓人,清迈古城的商铺关了一半,普吉岛的导游只能去打零工。   2024 年中国游客一回归,情况立马反转。今年前九个月,赴泰中国游客就有 800 万,清迈夜市的中文招牌又亮了起来,街边卖榴莲的小贩都备上了支付宝收款码,一天能卖出去上百个榴莲。   更有意思的是,大米和旅游还能互相 “带货”。   中国游客在泰国吃了香米煮的菠萝饭,回国就爱买两袋泰国米囤着;在水果摊尝了新鲜山竹,转头就去电商平台下单。   去年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水果里,有六成是中国游客 “种草” 带火的,光榴莲就卖了 80 亿人民币。   泰国商家也机灵,为了留住中国客人,花了不少心思。   曼谷的商场里开起了川菜馆,清迈的 SPA 店推出了 “中式养生套餐”,连芭提雅的出租车都能直接用微信叫车。   有导游算过,一个中国旅游团一天能在当地花两万块,比欧美游客多花一倍还多。   这背后,还有看不见的 “助攻”。   中泰铁路正在加紧修,以后泰国大米从稻田运到中国超市,路上能省一半时间;两国搞了通关便利化,大米、水果过关不用排长队,成本降了,到咱们手里的价格也更实惠。   今年 8 月,泰国大米通关时间从三天缩到半天,物流成本省了两成。   现在泰国街头,“中泰一家亲” 的标语随处可见。   对泰国稻农来说,中国订单意味着孩子的学费有着落;对旅游从业者来说,中国游客的机票意味着日子又红火起来。   对咱们老百姓来说,餐桌上多了香米,旅游时少了麻烦,这才是真真切切的好处。   有人说这是 “双向奔赴”,这话一点不假。   中国需要稳定的优质农产品,泰国需要靠谱的大市场;我们想有地方轻松度假,他们想靠旅游增收。   这种你给我好东西、我给你好生意的合作,比任何口号都管用。   在这个不少国家还在搞贸易壁垒的时候,中泰用一袋米、一张机票证明,互相需要才能走得远。   国与国之间的交情,从来都不是写在文件上的空话,而是藏在一饭一蔬的牵挂里,落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中。   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这才是最踏实的合作模样。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