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湖北籍军人郑贵玉捅死第一个日寇后,感觉日军的三八枪刺刀

平蓝皮蛋 2025-11-20 13:24:45

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湖北籍军人郑贵玉捅死第一个日寇后,感觉日军的三八枪刺刀又长又轻便,便捡起鬼子的步枪冲向第二个日寇。 谁能想到,这个庄稼汉出身的湖北汉子,拿起鬼子的枪时,手都没抖一下! 郑贵玉来自湖北黄冈的小山村,参军前是种庄稼的好手,挥锄头的力气比同龄人都大,可扛枪打仗还是头一回——1940年家乡被日寇侵扰,房子被烧,亲人失散,他揣着一把柴刀就报名参了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把鬼子赶出中国! 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时,他入伍还不到一年,没经过多少正规训练,拼刺刀全靠一股子蛮劲和对鬼子的血海深仇。 那是1941年9月,日军第11军调集12万兵力猛攻长沙,郑贵玉所在的部队负责在长沙以北的新墙河阻击敌人。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炮火把阵地炸得面目全非,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郑贵玉躲在战壕里,看着身边的班长被日军的子弹击中胸膛,鲜血瞬间染红了军装。 愤怒冲昏了他的头脑,不等指挥官下令,他抄起自己的汉阳造步枪就跳出了战壕,朝着离他最近的一个日寇冲了过去! 汉阳造的刺刀又短又沉,郑贵玉却凭着一身蛮力,硬生生把刺刀捅进了日寇的腹部。 拔出刺刀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虎口被震得发麻,而那个日寇倒在地上挣扎,手里还紧紧攥着三八枪。 郑贵玉捡起鬼子的枪掂了掂,顿时感觉比自己的汉阳造轻了不少,而且刺刀足足长了半尺——这在白刃战里,可是能占大便宜的! 就在这时,另一个日寇端着枪朝他冲来,嘴里嗷嗷叫着,刺刀直刺他的胸口。 郑贵玉来不及多想,侧身躲开,顺势举起三八枪,借着冲劲把刺刀捅进了对方的喉咙,动作比第一次利索了不知多少。 连续干掉两个日寇,郑贵玉的信心一下子上来了。 他看到不远处有战友被三个日寇围攻,情况危急,便提着三八枪再次冲了上去。 日军没想到这个中国士兵这么勇猛,一时有些慌乱。 郑贵玉瞅准机会,先朝着一个日寇的后背刺了一刀,然后转身格挡另一个日寇的攻击,嘴里还喊着:“兄弟们,跟鬼子拼了!” 战友们受到鼓舞,也纷纷发起反击,最终把这股日寇击退。 战斗间隙,战友们围过来,看着他手里的三八枪,纷纷打趣:“贵玉,你这是捡了个宝贝啊!” 郑贵玉咧嘴一笑,露出满是尘土的牙齿:“鬼子的枪再好,也挡不住咱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可谁能想到,这份勇猛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紧张。 当晚休整时,郑贵玉才发现自己的裤腿被鲜血浸透,仔细一看,原来是拼刺刀时被日寇的刺刀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只是当时太投入,居然没感觉到疼。 战友给他包扎伤口时,他摸着手里的三八枪,想起了家乡的亲人:“等把鬼子赶跑了,我就回家种地,再也不打仗了。” 可他心里清楚,只要还有一个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就不能放下枪。 接下来的几天,郑贵玉凭着这把三八枪,又接连干掉了三个日寇。 他总结出了三八枪的门道:刺刀长,就尽量保持距离,瞅准机会再下手;枪身轻,转身、冲刺都更灵活。 他还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战友,教大家如何利用三八枪的优势对抗日寇。 在一次肉搏战中,他甚至用三八枪的枪托砸晕了一个日寇,然后夺下对方的弹药,分给了身边的战友。 可惜的是,在后续的战斗中,郑贵玉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被日军的炮弹击中,永远倒在了新墙河的阵地上。 战友们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他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三八枪,刺刀上还沾着日寇的血迹,口袋里装着一张皱巴巴的照片,上面是他和亲人的合影。 后来,部队为他追记了战功,战友们都说:“郑贵玉是好样的,他用鬼子的枪,杀了不少鬼子,没给咱们湖北汉子丢脸!”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像郑贵玉这样的普通士兵还有很多。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却凭着一腔热血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在战场上与装备精良的日寇殊死搏斗。 他们捡起敌人的武器,用敌人的装备打击敌人,这不仅是战术上的灵活应变,更是对侵略者的公然蔑视——你们的武器再先进,也征服不了中国人民的意志! 郑贵玉的故事,或许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他的勇猛与忠诚,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民族危亡之际,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只要心中有国、心中有家,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平蓝皮蛋

平蓝皮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