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暂停日本水产进口之后,11月20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表示,如果威胁无

芸霄记史 2025-11-20 16:03:22

在我们暂停日本水产进口之后,11月20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表示,如果威胁无效,下一步将是经济胁迫。这将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如今是一个“高风险”国家,不可信赖,不能作为贸易伙伴。这很可能成为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催化剂。澳大利亚葡萄酒、台湾菠萝、立陶宛牛肉和日本海鲜,它们互相扶持,拓展了中国以外的销售渠道,并抵制“不公正的胁迫”。     这番话让原本属于贸易与食品安全的问题被强行拉进政治领域,山尾志桜里试图用几个被拒之门外的农渔产品案例,证明可以绕开中国市场另辟新路。   她描绘了一幅“抱团取暖”的图景,仿佛失去中国市场并不可怕,只要联手其他国家便能填补损失,然而,这种想法忽略了现实: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消费力很难用零散的海外订单替代。     她如此坚定,是因为把矛头对准整个中日关系的真正核心——高市早苗。高市的极端涉台言论符合日本政府立场,还拒绝撤回或道歉,理由是撤回会被国际社会解读为“双方都有错”,从而让中国“受益”,在这个逻辑下,日本绝不能认错,这种态度使局面更加僵硬。     问题在于,日本政客似乎不愿承认挑衅在先,只要中国采取反制,就被扣上“胁迫”的帽子。这种双重标准明显霸道:他们可以推高对立,却不允许对方回应。高市早苗的言行不仅恶化了中日关系,也引发韩国、朝鲜、俄罗斯等邻国的不满,将日本推向外交孤立的风险之中。     日本的经济界显然也将受到冲击,失去中国这个主要海产买家,水产行业恐怕无法单靠欧美市场维持收益,政客在办公室里或许感受不到渔民的压力,但一旦出口渠道收紧,真正承受损失的会是靠中日贸易维生的普通人。     这种把经济问题变成政治冲突的做法,是日本右翼的惯用套路,为了国内选票,他们制止不了对华强硬的姿态,却忽视了产业和民生的后果,外部敌人被不断渲染,内部问题却被掩盖,长此以往,带来的将是对日本国家信誉和经济根基的消耗。     在如此对抗的环境中,日本面对的选择很简单:是在僵化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还是冷静调整、寻求合作,可从目前政客的态度来看,他们仍在押注对抗,这或许会让日本在经济和外交上都失去回旋余地。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