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去,普京也不去,中方通知日本,不会在G20见高市早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纸上点将 2025-11-20 20:50:50

特朗普不去,普京也不去,中方通知日本,不会在G20见高市早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世界性组织,越来越没有分量了。即便是联合国,也有点形同虚设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缺席成为峰会最大变数。他在11月7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无任何美国官员出席,理由是南非存在“人权侵犯”,特别是针对白人农场主的所谓迫害。这一指责被南非政府多次驳斥为虚假宣传。特朗普的决定源于其一贯的单边主义外交风格,早前美国已抵制巴西气候峰会,并批评G20议程为“反美平台”。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此前也缺席G20外长会议,称峰会焦点如“团结与可持续性”不符合美国利益。副总统J.D.万斯原计划代为出席,但最终取消。这次全员缺席不仅削弱峰会共识,还凸显美国在多边事务中的退缩倾向,影响全球经济协调。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缺席在意料之中。自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后,国际刑事法院于2023年3月对普京发出逮捕令,南非作为罗马规约签署国,必须执行拘捕义务。普京选择由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率团出席,避免潜在风险。这已是其连续第四年缺席G20领导人峰会,此前在印度和新德里峰会中也仅通过视频参与。俄罗斯被西方国家边缘化,在G20内话语权受限,此次缺席进一步加剧峰会地缘政治张力。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表示,普京缺席不影响议程推进,但欧美国家可能借此抵制涉及俄罗斯的任何决议。 中日外交摩擦则为峰会增添新不确定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于11月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峰会,但无意与高市早苗进行边会。这直接回应高市早苗11月7日在日本议会上的表态,她称中国对台湾的任何军事行动,包括封锁,都可能威胁日本生存,触发集体自卫权。此言被中方视为越过红线,严重损害中日政治互信基础。北京随即召见日本大使,要求撤回言论,并通过驻大阪总领事薛健在社交媒体发出警告。日本外务省亚太局长金井正明紧急访华解释,但中方坚持立场不变。此前10月,高市早苗与习近平在韩国APEC峰会握手时还同意加强沟通,但台湾议题迅速逆转局面。 这些缺席和冷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当今国际秩序深层矛盾的反映。G20本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物,汇集全球20大经济体,占世界GDP的85%以上。但近年来,多边机制效力渐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分歧频仍,乌克兰和中东议题屡屡卡壳;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瘫痪,美国单方面阻挠上诉机构任命。G20自身也从危机协调转向议题碎片化,2023年印度峰会公报避谈乌克兰,2024年巴西峰会债务议题无实质进展。各国转向双边或小多边安排,如美日澳印“四方机制”或中俄印“金砖”扩展,削弱了G20的包容性。 债务减免作为峰会核心议题,暴露多边合作的困境。南非推动的“共同框架”旨在协调官方和私人债权人,提供低收入国家债务重组,但执行缓慢,仅惠及赞比亚和加纳等少数国家。私人债权人持债占比升至60%,不愿参与减免,导致重组成本高企。非洲大陆债务利息支付达每年200亿美元,挤占教育和卫生预算。中国作为最大双边债权人,支持框架改进,但西方国家担忧资金流向北京。专家小组建议利用IMF特别提款权或出售黄金储备融资,但需G20共识。美国缺席后,草案通过难度加大,可能仅停留在象征性声明。 气候融资是另一痛点。南非强调发展中国家需每年1.3万亿美元适应资金,但发达国家承诺的1000亿美元目标至今未兑现。2021至2023年实际流入仅350亿美元,且多为贷款而非赠款。特朗普政府否认气候变化,退出巴黎协定,此次缺席进一步阻挠共识。欧盟和日本虽出席,但内部分歧明显。南非设立的“资本成本委员会”旨在调查发展中国家高借贷风险,但缺乏美方数据支持,成效存疑。峰会或推出非洲绿色转型基金,但规模有限,无法填补缺口。 全球不平等加剧多边机制的合法性危机。2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G20国家内部基尼系数平均0.4以上,非洲青年失业率超30%。南非发起的全球不平等专家委员会,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领导,首份报告直指金融架构偏向发达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融资成本高出2至3个百分点。峰会需推动贸易投资议程,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但地缘冲突干扰投资流向。巴西、印度和印尼等新兴经济体支持改革,但欧美坚持现有规则,难有突破。 多边组织的衰落根源于大国竞争升级。美国推行“美国优先”,退出多项协定,关税壁垒重塑供应链;俄罗斯因乌克兰事件遭制裁,G20内成孤岛;中日摩擦反映亚太权力真空,台湾议题成导火索。这些分歧使峰会从经济对话转向地缘对抗,公报或避开敏感点,仅重申旧承诺。南非外长表示,15位元首出席已属成功,但共识缺失将削弱G20权威。长期看,若不改革投票权和议题设置,机制将进一步边缘化。

0 阅读:596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