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能大肆侵略的核心:东亚独强的工业与人口底气 日本并非“小国”,且是二战前东亚唯一工业化列强,凭充足人口、扎实工业底子,成了区域无对手的侵略力量。 1853年美国黑船叩关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全面西化,废旧制、建工厂、练新军,1889年立宪实则军阀掌权,快速完成工业化转型。1894年甲午战争胜清、吞台澎,1905年日俄战争胜俄、控朝鲜,1910年吞并朝鲜、一战夺德在山东权益,接连获利催生侵略野心。 日本本土37万多平方公里,比德国略大,30年代人口近7000万居世界前列,劳动力充足;钢铁年产超500万吨,飞机、坦克、军舰本土可自主量产,工业实力远超中国及东南亚诸国,军队装备齐整、训练有素,东亚无匹敌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东北、扶伪满,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制造南京大屠杀;1941年偷袭珍珠港,迅速攻占东南亚多国,抢占橡胶、石油等资源,占领区达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4亿多,靠掠夺维系战争。 但侵略终究不可持续:中国军民持久抵抗拖垮日军补给,敌后游击不断袭扰;1942年中途岛海战日军丢4艘航母,海军由盛转衰,1944年莱特湾海战舰队覆灭;美苏英联手反击,1945年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苏联出兵东北击溃关东军,日本无力回天,9月2日签署投降书。 本质上,日本侵略的核心是军国主义作祟,虽有工业、人口与区域优势,却因违背正义、掠夺成瘾走向覆灭,而中国3500万军民伤亡的代价,更印证了侵略者必败、正义必胜的铁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