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事顾问彼得·普赖语出惊人:中国若继续研发电磁脉冲武器,美国电网随时可能陷入

地缘历史 2025-11-21 11:47:39

美国军事顾问彼得·普赖语出惊人:中国若继续研发电磁脉冲武器,美国电网随时可能陷入黑暗。   根据近期公开的美国国会听证会记录,就在2025年11月初,军事顾问彼得·普赖再度语出惊人。   他向国会议员描绘了一幅末日场景。   一旦中国在美东海岸400公里高空引爆一枚电磁脉冲弹头,美国80%的电网将瞬间被摧毁。   他警告说,届时全美通信、交通和金融系统会立刻崩溃。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可能因此丧生。   普赖的言论充满了紧迫感,他强烈要求中国必须立即停止相关武器的研发。   这番话,无疑在美国政坛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如果普赖的描述成为现实,那也就意味着,美国的繁华都市将在顷刻间化为一座座孤岛。   然而,许多分析人士却嗅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他们发现,在普赖发出警告后,五角大楼随即申请了上百亿美元的追加预算,用于电网防护。   但国会的一份评估报告却揭示了另一个事实。   要完成关键节点的电网加固,实际成本可能仅需2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不到美国年度军费的0.25%。   这背后巨大的预算差额,让普赖的警告蒙上了一层利益的疑云。   这并非电磁脉冲武器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早在1961年,苏联试爆“沙皇炸弹”时,就意外发现了它的威力。   那枚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氢弹,让数千公里内的雷达瞬间失灵,电磁波甚至绕着地球传播了整整三周。   美国很快也尝到了这种新武器的甜头。1962年,美军在太平洋上空引爆“星鱼Prime”核弹。   强大的电磁脉冲,直接导致1300公里外的夏威夷大面积停电,通信中断,多颗在轨卫星当场报废。   美苏两国自此意识到,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已经出现。   与普赖口中那个“邪恶”的中国形象不同,美国才是最早将电磁脉冲武器投入实战的国家。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战斧”导弹搭载的EMP弹头,就让伊拉克的防空指挥中心瞬间变成一堆废铁,为后续空袭扫清了障碍。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更是故技重施。   EMP炸弹精准打击了巴格达的电网和通信枢纽。全城陷入黑暗,伊拉克军队的抵抗意志随之瓦解。   可以说,美国早已是运用此类武器的老手。   而就在普赖大声疾呼“中国威胁”的同时,美军自己的电磁武器研发也并未停歇。   2025年,一项耗资108亿美元的“SHOTCALLER计划”已经启动。   该计划旨在将人工智能与电磁脉冲技术融合,打造新一代电子战系统。这番操作,颇有些贼喊捉贼的意味。   事实上,中国的电磁技术研究,起步远晚于美国,且路径截然不同。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核试验中首次观测到电磁脉冲现象。   但直到70年代,相关研究才系统性展开,其重心始终是科学认知,而非武器化。   中国的技术突破,更多体现在防御性应用上。   202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展示的“飓风3000”高功率微波武器,其明确用途是拦截无人机集群。   在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上,同类装备的标注依然是反无人机任务。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技术路线专注于非核EMP,并实现了小型化和低成本的突破。   一个手榴弹大小的EMP装置,成本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这显然是为了应对导弹、无人机等非对称威胁,而非普赖口中的战略打击。   真正让美国精英感到焦虑的,恐怕并非中国的武器,而是美国自身脆弱的电网。   美国电网设备平均已使用四五十年,严重老化。   更致命的是,私有化运营导致标准混乱,全国90%的军营甚至都依赖民用电网供电。   近年的几次危机,早已敲响了警钟。2021年德州大停电的惨状还历历在目。   而从2024年开始,人工智能热潮引发的数据中心用电激增,更是让本就脆弱的电网不堪重负。   高盛的警告言犹在耳:美国的电力供需缺口正在持续扩大。   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2024年的报告也指出,在极端天气下,美国多个地区都存在停电风险。   基础设施投资的严重不足,才是美国电网随时可能陷入黑暗的根本原因。将这个“锅”甩给中国,显然是找错了对象。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近年来多次在联合国提议,建立电磁脉冲武器的国际管控机制。   然而,这些旨在为“软杀伤”武器戴上紧箍咒的提议,却屡屡遭到美国、英国等国的联手反对。   谁在维护规则,谁在破坏规则,不言而喻。   由此看来,彼得·普赖的惊人言论,更像是美国面对“电磁霸权”可能被动摇时的一种焦虑反应。   它将美国自身基础设施的老化问题,巧妙地包装成一个外部军事威胁,既能为军方争取巨额预算,又能转移国内矛盾。

0 阅读:5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