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报道,北京60岁大爷把12岁女孩哄骗到卧室说要给她量身高,女孩信以为真,跟着大爷进去了,谁料,进到卧室,大爷不仅给女孩看了不该看的画册,还伸手摸她不该触摸的部位,女孩吓懵了,赶紧逃离。 2024 年北京朝阳区派出所,灯光映着小常通红的眼睛。 她攥着母亲邵女士的衣角,哭着说:“韩爷爷摸我…… 还拿画册给我看。” 民警立刻记录,这场由 “量身高” 引发的猥亵案,就此揭开。 时间回到 2022 年暑假,小常第一次来北京找父母。 一家人租住在韩某的自建房里,韩某总以 “邻居爷爷” 身份凑近。 某天趁小常独自在家,他借口送水果,悄悄摸了她的手臂。 小常吓得躲开,告诉姑妈后,却被劝 “别声张,怕影响名声”。 这次 “息事宁人”,成了韩某得寸进尺的开始。 他摸清小常家人的态度,也知道孩子胆小,便不再掩饰恶意。 只是小常很快回了山东,他没找到再次下手的机会。 但这份隐患,像颗定时炸弹,埋到了 2024 年。 2024 年 7 月 15 日下午院子里的蝉鸣,特别吵。 小常坐在自家门口看漫画,韩某端着一碗刚洗好的樱桃走过来。 “小常,爷爷屋里有本神奇的书,能教你怎么长更高,去看看不?”韩某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说话时带着一股淡淡的烟味,小常有点反感。 可韩某又说:“你爸妈不是总说你户口不好办吗?爷爷认识派出所的人。” 这句话戳中了小常的心事 —— 班里同学总笑她是 “外地来的”。 她跟着韩某往隔壁走时,还看见邻居张奶奶在晾衣服,张奶奶冲她笑了笑。 当时小常没多想,后来才知道,这成了证明她去过韩家的重要证词。 进了韩家卧室,韩某反手锁了门,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旧木盒。 “你看,这就是宝贝。” 他打开盒子,里面根本不是什么长高的书,是本画册。 画册上的画面让小常赶紧低下头,手指抠着衣角,想往外走。 韩某一把拉住她的手腕,力气大得让她疼,另一只手往她衣服里伸。 小常的尖叫被韩某捂住嘴,她咬了韩某的手心一口,趁他松手往门外跑。 跑到客厅时,还撞翻了韩某家的塑料小板凳,发出 “哐当” 一声响。 这声响惊动了隔壁的租客李大哥,他探头看了一眼,见是小常哭着跑出去,还以为是孩子吵架。 后来警方调查时,李大哥的证词,正好补上了小常逃跑过程的时间节点。 小常跑回家后,把自己关在衣柜里,听着韩某在门外喊 “开门”,吓得不敢出声。 直到傍晚邵女士下班,她才从衣柜里出来,眼睛肿得像核桃。 邵女士追问时,小常断断续续说起 2022 年的事:那天姑妈去买菜,韩某送水果时摸了她的手臂。 “姑妈说别说出去,会被人笑话。” 小常的声音越来越小,眼泪滴在邵女士的手背上。 邵女士连夜报警,民警赶来时,韩某正在院子里浇花,一脸 “什么都没发生” 的样子。 可民警在他家卧室的木盒里,不仅找到了那本画册,还发现了几张孩子的照片,都是院子里其他租客的孩子。 社区网格员后来回忆:“之前就觉得韩某不对劲,总爱跟小孩搭话,没想到这么坏。” 案件曝光后,社区立刻开展了对有前科人员的排查,发现韩某 2018 年的猥亵案判决,竟没在社区登记。 居委会赶紧联系派出所,补全了辖区内有相关前科人员的档案,还在每个单元楼贴了警示海报。 邻居张奶奶特意找到邵女士,说 “以后有事随时喊我,我在家盯着”,让邵女士心里暖了不少。 法院开庭那天,小常没去,邵女士替她去了。 韩某在庭上还在狡辩,说 “小常是记错了”,可当民警拿出张奶奶、李大哥的证词,还有画册上的指纹时,他再也说不出话。 最终判决下来,韩某被判一年十个月,赔偿的钱,邵女士全用来给小常做心理疏导。 如今,小常一家搬到了离原来院子很远的小区,新邻居都不知道她家的事。 邵女士在小区门口开了家小超市,既能照顾小常,又能看着孩子上下学。 小常现在会主动跟咨询师说学校的事,画纸上的黑色少了,开始出现粉色的小花。 韩某在监狱里表现很差,狱警说他总被其他犯人孤立,没人愿意跟他说话。 原来的院落里,韩某的房子一直空着,房东也没人敢租,成了大家避之不及的地方。 社区的未成年人保护讲座还在办,每次都有很多家长来听,邵女士也成了志愿者,偶尔会分享自己的经历。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保护孩子,不仅要靠家庭,更要靠大家一起警惕,一起守护。 信源:维度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