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了,现在不光是黄海和东海进行军事演习。 就连山东省都开始进行

文山史纪 2025-11-21 14:47:01

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了,现在不光是黄海和东海进行军事演习。 就连山东省都开始进行野战急救演练。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医院。下达了一份通告。11月19号全院开始进行大型批量伤综合研。 不少人看了都有点懵,“批量伤” 这三个字听着就陌生,平时感冒发烧去医院,从来没听过这个说法,这到底是啥情况? 其实这词不常见才正常,它根本就不是为日常看病准备的,咱们平时去医院,要么是头疼脑热,要么是磕着碰着,都是一个两个的零散病人,医院有的是时间慢慢问诊检查。 可批量伤不一样,是短时间内一下子涌进来一大批伤员,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伤情还都急都重,这时候就不是按顺序来的问题了,是要跟死神抢时间。 能造成这种场面的,最常见的是重特大事故,比如高速上几十辆车连环撞,或者工厂里发生爆炸,瞬间就可能出现一群伤员,有骨折的、有烧伤的、有内脏受损的。 就像济南第七人民医院之前演练的那样,模拟交通事故一下子来8个伤员,其中2个重伤,这时候医院就得立刻启动预案,各科室马上联动起来,不然根本忙不过来,但事故再严重,大多是机械伤、烧伤这些,伤情类型相对集中,救治起来有规律可循。 自然灾害也会造成批量伤,比如地震、洪水、泥石流,房子塌了、山体滑了,一埋就是一群人。这些伤员除了外伤,还可能有窒息、挤压伤,长时间被困后还会出现脱水、感染,救治难度比普通事故大不少。 但灾害有个特点,它是突发的、一次性的,不会持续不断地产生新伤员,医院只要扛住最初的冲击,后面就能慢慢进入有序状态。 可要是说到批量伤最典型、最棘手的场景,那还得是战争,这可不是事故和灾害能比的,战场上的伤情复杂到让人揪心,枪伤、炸伤、冲击波伤,有的子弹看着入口就一个小眼,出口却炸得像开花一样,连远处的肌肉都能震得坏死。 炮弹爆炸溅起的小钢球,在身体里能拐着弯走,造成的伤道迂回曲折,医生清创的时候都得格外小心,生怕漏了碎片。 更麻烦的是,这些伤口全是开放性的,战场上的泥土、火药渣子全裹在里面,感染的风险特别高,医学上都说最好在伤后6到8小时内处理,过了这个时间,危险就翻着倍涨。 战争里的伤员从来不是一批批来,而是源源不断地涌过来,轻伤重伤混在一起,有的断了胳膊腿还在流血,有的呼吸困难马上要窒息,有的颅脑受损已经昏迷。 这时候医院就得像打仗一样,先快速给伤员分类,重伤员优先救,比如那些重要脏器受损、有生命危险的,得立刻推手术室;中等伤的安排到专门区域,先止血包扎;轻伤的就相对往后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住人命。 我军以前的战争经验就证明,伤员要是半小时内得到初步救治,哪怕24小时后才送到大医院,死亡率都能减少三分之一;要是光等着转运不处理,死亡率能翻一倍还多。 咱们山东这医院搞的演练,根本不是走形式,看参与的科室就知道有多较真——急救中心负责第一时间接人,创伤中心统一判断伤情,重症医学科等着收危重病人,连影像科、检验科、收费窗口都得联动。 这完全是按实战标准来的,模拟的就是战争那种极端场景,医院会提前备好大量的血液、急救药、手术器械,临时开通绿色通道,伤员一到不用挂号缴费,直接就进抢救室,这些细节在战时可不是小事,每省一秒都可能多救一条命。 大家想想山东的地理位置,靠着黄海,离东海也不远,现在周边局势这么紧张,军事演习都是实兵实弹,医院提前练起来太有必要了。 这种演练不是瞎折腾,是把 “万一” 的情况提前想到、提前备好。以前总觉得战争离咱们远,可真要是有情况,最先顶上去的除了军人,就是这些医护人员,他们练熟了怎么快速分诊、怎么协同手术、怎么调配物资,真到需要的时候才能不慌不乱。 可能有人会担心,医院搞这种演练会不会影响正常看病?通告里特意说了不影响,这就是提前准备的好处,既不耽误日常诊疗,又能把应急能力提上来。 咱们老百姓看了不用慌,反而该踏实——有这样的医院、这样的医护人员提前备战,真要是遇到事,咱们的生命才有保障。 这批量伤演练看着是医院的事,实际上是给咱们整个地区的安全加了道保险,军人在前线保家卫国,医护人员在后方守好生命防线,这样才算是真的有备无患。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文山史纪

文山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