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

趣史小研究 2025-11-21 17:13:14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康熙八年,康熙才15岁,坐龙椅都坐不稳当。外面有个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根本不把这个小皇帝放眼里。四大辅政大臣,死了的死了,听话的听话,鳌拜说一不二。 康熙心里明镜似的,这头“狮子”不除,自己一辈子都是个傀儡。 可谁来当这把刀呢?他看中了索额图。 为啥?索额图的身份太硬了。 他的父亲索尼是四辅臣之首,他的侄女是康熙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他是皇上的侍卫,更是皇后的亲叔叔。这关系,铁! 索额图当时33岁,正是年富力强、脑子最活的时候。他看懂了康熙的眼神。他立马辞掉吏部侍郎,跑去当了个一等侍卫。 俩人关在御书房里一合计,索额图出了个“绝户计”。 他跟康熙说:“皇上,您就装小孩,天天找一帮半大小子进宫,玩‘布库戏’,玩得越疯越好。鳌拜来了,也别停。” 康熙秒懂。很快,鳌拜就放松了警惕,觉得这小皇帝就是个贪玩的孩子,不足为惧。 五月的一天,鳌拜又大摇大摆地进宫了。索额图的局,也布好了。 鳌拜一屁股坐下,椅子腿“咔嚓”一声,断了。他一慌,赶紧去端茶,那茶杯烫得要命,是刚烧开的水。鳌拜“啊”地一撒手,人也失去平衡。 索额图一声令下,那帮天天“摔跤”的少年们一拥而上,哪是摔跤,分明是死士!鳌拜当场被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的皇权,是索额图帮他“抢”回来的。 鳌拜两个月后死在牢里。而索额图,平步青云,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很快又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他成了康熙朝名副其实的“内相”。 索额图这人,能力是真强,野心也是真大。 平定三藩,他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康熙十八年,关于怎么打吴三桂,朝堂上吵翻了。索额图力排众议,提出了关键性的战略。康熙几乎是言听计从。 康熙二十八年,索额图迎来了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他作为首席代表,跑去尼布楚,跟沙俄谈判。谈判桌上,他寸步不让,有理有据,最后签下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条约,把边界给定了下来。 回到京城,53岁的索额图风光无限。他身上的头衔多得吓人: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 朝堂之上,官员们开始站队。要么跟着索额图,要么跟着另一位大佬明珠。两派人马斗了十几年,朝廷乌烟瘴气。后来明珠倒台,索额图更是一家独大,人称“索相”。 更要命的是,索额图还有另一重身份:他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爷。 胤礽是赫舍里皇后拼了命生下来的,康熙对这个嫡子宝贝得不行,一岁就立为太子。索额图的大哥噶布喇,是胤礽的亲外公。索额图,自然就是太子党的核心领袖。他开始公开和太子来往密切,扶持太子的势力,甚至在朝堂上隐隐和康熙叫板。 这下,康熙心里那根刺,被扎得越来越深了。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路过山东德州。太子胤礽突然病了,康熙让他留在德州养病。然后,康熙下了一道“温情脉脉”的圣旨:召索额图前来奉侍。 66岁的索额图,这时候已经退休一年了。接到圣旨,他估计心里还挺美,觉得皇上还是离不开自己。他立刻动身,快马加鞭赶到德州。 但他不知道,这是一场康熙精心设计的“鸿门宴”。 索额图到了德州行宫,干了件蠢事。他仗着自己是老臣,是太子“家长”,竟然骑着马一路冲到行宫中门才下马。 这还没完。他见了太子,两人天天关起门来“密切来往”。 更离谱的是,索额图居然建议太子穿明黄色的服饰。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回京。他不动声色,直到五月十八日,突然发难。 领侍卫内大臣传旨,把索额图抓了。罪名说得冠冕堂皇:“观索额图并无退悔之意,背后怨尤、议论国事,举国之人尽惧索额图乎,即今伊家人已将索额图告发。” 康熙连动手的招数,都和当年索额图对付鳌拜时一模一样:利用内线,突然袭击,一击致命。 索额图被关进了宗人府。 他想不通。他觉得自己功劳盖世:擒鳌拜、平三藩、签条约…哪一件不是天大的功劳?他开始绝食,他赌康熙会心软。 他赌输了。 康熙下令,不许任何人给他送饭。 四个月后,索额图饿死。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在塞外第一次废黜了太子。 废太子的理由是什么?“索额图被处死后,今皇太子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康熙需要一个“魔鬼”。 他不能说自己教育儿子失败,也不能说自己选错了继承人。他必须找到一个“罪魁祸首”,是这个“魔鬼”带坏了原本纯良的太子。 这个“背锅侠”,没有谁比死了的索额图更合适。 所以,在废太子的同一天,康熙下令:诛杀索额图的儿子格尔芬、阿尔吉善。 康熙通过彻底打倒索额图,完成了对太子党羽的最后清算,从此以后,他只是“圣祖仁皇帝”,他的权力来自天命,不来自任何“老师”或“功臣”的辅佐。

0 阅读:0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