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敢嚣张的重大原因,很多人忽略了一点。他们的思维模式如下: “日本军力远强于乌克兰,俄国军力强于中国,俄国打乌克兰尚且如此艰难,何况中国打日本?” 这句话听上去像是某位日本智库人员在安全会议上自信满满地说出来的。逻辑摆得整整齐齐,前提、递进、结论,一个不漏,它太顺畅了,顺畅到像在讲一个“理想世界”的故事。 这串逻辑的核心在于一句话:“俄罗斯军力强于中国”。整条推理能不能成立,全看这句话靠不靠谱。 可这根本就是个自欺欺人的伪命题,是日本用老旧滤镜看中国军力的典型错觉。他们嘴里的“俄国军力强于中国”,大概还停留在冷战时期的刻板印象里——觉得俄军有核武库、有苏联遗产,就永远是军事强国。却忘了时代早变了,军力对比早不是比谁的坦克大炮多,而是比科技含量、比体系作战能力、比后勤保障水平。 俄罗斯打乌克兰打得艰难,根本不是因为俄军不够强,是战争性质、地缘环境、国际干预多重因素叠在一起的结果。俄军是跨境作战,要面对乌克兰背后整个西方阵营的武器支援和情报共享,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对抗几十个国家的“间接参战”。更别提乌克兰是主权国家,俄军的作战目标是“特别军事行动”,不是全面占领,投鼠忌器之下自然没法放开手脚。 日本把自己和乌克兰类比,更是犯了致命的逻辑错误。乌克兰是主权国家,有完整的国防体系和全民抵抗的意志,而日本在军事上根本没有完全自主权——美军基地遍布全国,军事指挥体系深度绑定美国,连弹药储备、后勤补给都要依赖美军。真要到了冲突时刻,日本能不能自主调动军队都要打个问号,还谈什么“强于乌克兰”? 再看看中国和俄罗斯的军力差异。中国的国防预算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而且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我们的五代机歼-20已经形成规模化作战能力,航母编队能在西太平洋常态化巡航,东风系列导弹能覆盖全球任何目标,更别提在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网络战领域,中国早就实现了弯道超车。俄军的短板恰恰是中国的长板,比如精确制导武器的产能、信息化作战水平、后勤保障的高效性,这些都是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日本却选择性失明。 更关键的是,中日之间一旦爆发冲突,根本不会是“中国打日本”的单一剧本,而是日本主动挑衅后的“反制维权”。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不会主动攻击任何国家,但如果日本在钓鱼岛、台湾问题上踩过红线,中国的反击必然是精准、迅猛且致命的。我们不需要全面占领日本,只需要摧毁其军事设施、切断其海上生命线,就能让日本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日本智库这套逻辑,说白了就是自我麻痹的“精神胜利法”。他们不敢正视中国的发展成就,不愿承认自身的战略短板,只能靠编造虚假的军力对比来给自己壮胆。可现实不会因为自欺欺人就改变,中国的军力不是靠嘴说出来的,是靠一艘艘航母、一架架战机、一枚枚导弹实打实堆出来的。 日本要是真信了这套荒唐逻辑,在挑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迟早会尝到自食恶果的滋味。时代早就变了,再用老眼光看中国、用错误逻辑赌国运,最终只会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