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妻子廖静文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齐白石先生说

史说畅谈 2025-11-21 17:34:52

1953年9月,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妻子廖静文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和齐白石先生说一声?”思虑再三,她还是决定能瞒多久是多久! 上世纪20年代末,徐悲鸿刚从法国留学回来,掌握了一手扎实的写实功夫,回国后一门心思要改良中国画。他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后来1928年底到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当院长。北京画坛当时保守得很,很多老派画家看不起民间出身的艺术家。徐悲鸿不一样,他到处找有真功夫的人。齐白石那会儿已经在北京住了十年,从湖南乡下木匠转行卖画,画虾画蟹画蔬果,生活味儿足,但保守派总排挤他,说他俗气。 徐悲鸿第一次去跨车胡同看齐白石的作品,就看呆了,直说这画里有真生活,有灵气。他连去几趟,诚心请齐白石到学院教课。齐白石起初死活不干,自认乡下人没读过多少书,怕丢人。徐悲鸿不放弃,三顾茅庐似的劝,最后齐白石被打动,答应了。从那以后,齐白石在学院有了稳定收入,地位也稳了。徐悲鸿不光请他教书,还到处帮他推作品,收藏他的画,带到国外展出,出画集。两人年龄差30多岁,却处得像忘年交。徐悲鸿画马画得飞,齐白石画虾画得活,两人常一起切磋笔墨。徐悲鸿家里常做湖南菜请齐白石吃饭,廖静文掌勺,两人聊艺术聊到半夜。齐白石后来常说,生我的是父母,懂我画的是徐悲鸿。 1953年9月23日,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开,徐悲鸿扶着齐白石在怀仁堂门口等车,两人握手说再见。谁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几天后,徐悲鸿脑溢血发作,26日就走了,才58岁。消息一出,美术界炸了锅。廖静文守着丈夫遗体,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白石。那会儿齐白石已经89岁,耳朵背,腿脚不好,两人关系跟父子似的。要是直接告诉他,老人家万一急出毛病来怎么办?廖静文纠结了好几天,亲友来吊唁,她都叮嘱先别往外说,尤其是别让跨车胡同那位老人知道。家里人商量下来,统一口径,能瞒就先瞒着。 这一瞒,就是大半年。齐白石那边偶尔问儿子,悲鸿怎么老不来串门,儿子就说徐院长出差开会去了。老人年纪大,也没多想。廖静文自己也去探过几次,带点水果,老人问起,她就笑着说忙公务。时间一长,老人虽有点纳闷,但也没深究。 1954年春天,有一天天气不错,齐白石让儿子雇车,拄着拐杖,带了几张新画,想去看看老朋友。车停在新帘子胡同徐悲鸿家门口,那时候门牌已经挂了纪念馆的牌子。进门一看,客厅桌子椅子还是老样子,画室里笔墨纸砚摆得整整齐齐,就是没见着主人。廖静文出来迎接,扶老人坐下。齐白石左看右看,问悲鸿呢。廖静文憋不住了,说出实情,已经走了一年。 齐白石当场就愣了,手里的拐杖掉地上,眼泪哗哗往下掉,说人怎么说没就没了,也不吱一声。儿子扶他到里屋看遗像,老人走路都费劲,拐杖敲地咚咚响。看到黑白照片,老人扔了拐杖就要跪下磕头,廖静文赶紧拦,说使不得。老人坚持,说欠的知遇之恩得还。说完还是跪下去,磕了三个头,说我是白石,来晚了,你咋先走了。屋里人看着都掉泪了。 齐白石后来常提起这事,说徐悲鸿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贵人。那次之后,他身体越发不好,1957年也走了,94岁。廖静文呢,从徐悲鸿走后,就把丈夫一千多幅画、一千多幅历代名家藏品、上万册书和资料,全捐给了国家,连自家四合院也捐了,1954年建了徐悲鸿纪念馆,她当馆长,一干就是大半辈子。馆后来拆过重建过,她一直守着那些画,一幅幅擦拭整理,接待观众,办展览,直到走完一生。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

史说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