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印度代表团又一次郑重其事地递交了申请,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场面不小,话说得漂亮,可结果和往年一样——无声无息。亚太经合组织那边,印度的申请信还没落地,就被冷处理。外交部一位官员说得很直白:“我们有热情,也有梦想,就是缺点章法。”网友乐了:“热情不是万能药,国际规则可不惯着谁的脾气。” 说句实话,印度这些年在国际场合的表现,怎么看都像“热血青年”进了“老干部俱乐部”——嘴上口号一套一套,行动上却总是出幺蛾子。想进大圈子,光靠热情和自信,还真不够。 印度申奥的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1996年、2008年、2016年,三轮大申奥,三次高调出场,三次铩羽而归。 2016年那次,申办材料还没审核完,国际奥委会的组委专家就摇头:“场馆图纸哪去了?预算表怎么对不上数?” 现场考察,发现主体育场还只是个大坑,施工人员连夜赶工,最后还得靠彩旗遮丑。有媒体吐槽:“印度办奥运像拍综艺,气氛搞起来了,主角还没准备好。” 说到底,国际大事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成。人家看的是你扎不扎实、有没底气。场面再大,细节掉链子,最后只能自个收场。 看到印度这么多年“热火朝天”地申奥、入常、申请各种国际组织,难免让人着急。 梦想没错,折腾也不是坏事,但真要想成功,别总想着“热血冲锋”,还得学会“实事求是”。别把国际舞台当成打鸡血的秀场,规则面前,口号是没用的。 说起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事,印度从90年代就开始争取。 每年都提,每年都被晾着。 美国、俄罗斯嘴上都说支持,可一到关键细节,条件就来了——“不能有否决权”“得先负责区域和平”“要多点担当”…… 中国这边更直白:“要广泛协商达成共识。”国际社会看的是你的担当、稳定和责任。印度一会儿跟着美欧制裁俄罗斯,一会儿又买俄油,一会儿签气候协议,一会儿反悔退群。 这种“风向随便吹”的操作,谁敢放心把大事交给你?做事不靠谱,难怪老是被“请出门”。 我一直觉得,印度在国际事务上的“折腾劲儿”,其实挺像我们身边那些“特别会说”的人:聚会发言、拉票、提案样样积极,真让他干活,却总是掉链子。 国际舞台不是比谁会画大饼,也不是看谁愿望最强,而是谁能把每个细节扣到位。申奥、入常、入群这些事,不是靠一腔热情能解决的。 你说印度自信、乐观、愿意努力,这些都没错,但“规则意识”和“兑现承诺”更重要。国际社会不是“谁先喊谁得”,每个承诺都得拿出结果。 想想中国早年加入WTO,多少年谈判、多少难题硬啃,才换来真正的机会。再看韩国、日本、德国,哪个不是踏踏实实、步步为营? 世界舞台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一步一个脚印。折腾不是坏事,怕的是光折腾不落地。 希望印度以后能把热情变成能力,把口号变成成果,让世界看到一个更靠谱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国际范儿”。 你怎么看印度这些年“国际折腾”的表现?你觉得申奥、入常、加入国际组织,到底要靠什么? 【麻烦您点击“关注”,多多点赞、评论、收藏,成为我的铁粉,致力于每天把知识和快乐带给您[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