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曹德旺与法国人谈合作,就在要签合同时,一位法国高管竟得意忘形地调侃中

地缘历史 2025-11-21 17:47:39

2017年,曹德旺与法国人谈合作,就在要签合同时,一位法国高管竟得意忘形地调侃中国人,现场哄堂大笑,曹德旺脸色突变,将合同摔在桌子上,连问4句话,之后全场雅雀无声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身经百战的企业家,怎么会做出这么冲动的事?   这事儿得从2017年5月的巴黎说起。当时,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正和法国一家汽车巨头谈合作。   这场谈判可不简单,来来回回拉锯了好几个月,双方团队十几轮交锋下来,每个人都累得够呛。   那天,是谈判的最后一轮,只要签了字,一切就尘埃落定。   会议室里,气氛紧张又带着点兴奋。   合同、印章、翻译、法务,全都准备就绪,就等最后那一下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意外发生了。   法国团队里一个高管,个子挺高,眼神里带着那种欧洲人常见的傲慢。   他大概觉得胜券在握,有点得意忘形了,便用法语跟身边的人开了个玩笑。   当时在场的中国翻译愣了一下,脸色有点难看,但还是把话翻了出来。   那位高管说的是:“中国人总是愿意为了一点点合作就低头,法国人倒是不用怕。”   话音刚落,法国那边的团队成员立马哄堂大笑。那笑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特别刺耳,充满了轻蔑和调侃。   一瞬间,整个会议室的气氛就变了。原本坐在椅子上略带微笑的曹德旺,脸色“唰”地一下就沉了下来。   他慢慢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伸出手,把桌子中央那份厚厚的合同,“啪”的一声,推到了桌子中间。   全场瞬间鸦雀无声,刚才还在大笑的法国人,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有人手里的笔掉在了地上,都没人敢弯腰去捡。   曹德旺没理会周围的反应,他盯着那个开玩笑的法国高管,直接用英语连问了四个问题。   他每问一句,就用手指在桌上敲一下,声音不大,但每一下都像锤子一样砸在所有人的心上。   “你去过中国吗?”   “你真的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是把你们当朋友还是当对手?”   “如果我现在也开你们法国人的玩笑,你们会觉得有趣吗?”   “你觉得,你这种态度,还值得我签下这份合同吗?”   四个问题问完,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了。   那个法国高管脸色发白,张着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法国团队的其他人更是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声。   曹德旺没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他站起身,拿起那份合同,直接摔在了桌子上,椅子因为他起身的动作太猛,向后滑开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他丢下一句话:“没有尊重,合作没意义。”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会议室。他身后的中国团队,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东西,全体跟了出去。   只留下满屋子目瞪口呆的法国人。   走到外面的走廊上,助理跟在曹德旺身后,小声地问:   “曹总,就这么走了?要不要……缓和一下?”毕竟,这可是一份关乎几十年努力的大合同。   曹德旺步子没停,头也没回,只说了一句:“有些事不能让步,要让他们记住什么才是底线。”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曹德旺太强硬,有点得理不饶人。可如果你了解他这个人,你就会明白,他这么做,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曹德旺做企业,从不认为自己只是个商人。   他常说,他出去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国,是中国制造业几十年的努力和工人们的汗水。   他习惯了谈判桌上的各种明争暗斗,对方压价也好,刁难也罢,他都能应对,但唯独“不尊重”,是他绝不容忍的。   有一次在美国的工厂,一个当地员工问他:“中国老板是不是都喜欢管得严?”   曹德旺的回答很简单:“我们只对自己要求严,对别人,先要尊重。”   他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女婿刚进公司时是外籍身份,外面有些闲言碎语。   曹德旺私下里只说了一句:“中国企业,首先要是中国的。”   后来,他女婿主动改成了中国国籍。这不是强制,而是一种企业文化的认同。   事情很快就有了后续。曹德旺摔门而去的当天,法国那家公司高层就紧急做出了反应,那个口无遮拦的高管立刻被撤下了项目。   第二天,一个新的法方负责人,带着正式的道歉信,专程赶到曹德旺下榻的酒店。   曹德旺没有趁机砍价,也没有提任何赔偿要求,他只是平静地告诉对方:“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底线。这事儿,咱们得有个交代。”   几天后,双方重新坐回了谈判桌。那份合同最终还是签了,合作项目也如期推进。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次的合作,跟之前不一样了。   曹德旺用一次近乎“撕破脸”的强硬,把“平等合作”这四个字,清清楚楚地摆在了桌面上。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