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最大的遗憾:拥有超8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美国却宁愿把世界工厂开到中国,也不愿意开在离自己很近的巴西。巴西的工业总产值还没有中国的零头多,现在连墨西哥都快要超过巴西了。 说起来,巴西早年也有过工业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靠“自己造代替进口”的法子搞过一阵工业化,汽车厂、钢铁厂建了不少,那时候连阿根廷都得高看它两眼。 可架不住资源太诱人啊,卖铁矿、大豆、咖啡就能轻松赚大钱,谁还愿意啃工业那硬骨头?日子一长,巴西彻底掉进了“资源诅咒”的坑,政府心思全放卖原材料上,给工业的钱一减再减,连早建好的工厂都因为没钱升级,设备老得接不了新订单。 美国才不做亏本买卖,在哪儿建工厂,只看“值不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正卯足了劲搞改革开放,砸钱修港口、铺铁路,连电都保证24小时不掐,你想啊,做电子零件、汽车配件,哪怕停一分钟电,一批货可能就全毁了。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好几亿年轻劳力,不仅肯下力,还乐意学技术,培训几个月就能上流水线干活,工资却只有巴西工人的零头。 再看巴西,那时候靠卖资源赚得盆满钵满,工人宁愿去农场摘咖啡豆,也不愿进工厂倒班。工业岗位没人干不说,产业链更是碎得不成样——想做个汽车座椅,布料得从阿根廷运,钢架要从美国买,连颗螺丝都得找智利要,光物流花的钱就比中国高三成。美国企业早算过账:在巴西建个组装厂,成本比中国高50%,货还交得慢,换谁都不会选。 中国的优势还不止这些。咱们有全球最全的产业体系,造一部手机,从芯片到外壳,在珠三角一天内就能把零件凑齐。可巴西呢?连造个简单的摩托车,发动机零件都得进口。 更让美国动心的是中国的大市场,十几亿人等着买东西,在中国制造的冰箱,白天生产晚上就能摆进本地商场,不用花大价钱运回去。巴西总共才2亿多人,消费力差远了,东西造出来还得跨洋运到美国,物流成本比从中国运过去还高。 政策稳不稳更关键。巴西政府今天改回税收政策,明天调下外资门槛,搞得外资企业心里直发慌。早年有个日本车企去巴西建厂,刚投钱买完设备,当地就把环保税涨了三倍,最后只能亏本跑路。可中国那时候就定了“改革开放一百年不动摇”,外资进来前把政策说死,该免的税免,该给的地给,从来不含糊。 现在巴西更尴尬了。墨西哥靠着离美国近的优势,接了不少汽车组装、电子加工的活,工业增速年年比巴西快。而中国早从“靠力气吃饭”升级到“靠技术吃饭”,上千万技术工人撑着新能源、无人机这些新产业,连美国企业都得来中国找供应链。 其实巴西的遗憾,根本不是“美国没选它”,而是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中国能接下“世界工厂”这招牌,靠的不是运气,是几亿工人熬夜学技术,是全国一起砸钱搞基建,是几十年不变的政策定力。再看巴西,躺在资源上睡大觉,等反应过来想搞工业时,上下游的产业链早断了,连熟练工人都找不着。这工业饭,从来不是上帝赏的,得自己实打实端稳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