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只熊猫打包回国,高市早苗一句狂言,换300亿日元天价账单 最近东京上野动物园火得离谱,游客比平时多了快一半,大爷大妈带着折叠椅排队,年轻人抱着手机刷预约界面,全都是冲 “晓晓” 和 “蕾蕾” 来的 —— 这俩是日本最后两只大熊猫,2026 年 2 月就要打包回国了。 等它们一走,日本就再也没有中国熊猫了,这可是半个世纪来头一回。谁能想到,让日本人哭着送熊猫、还得亏 300 亿日元的,竟是首相高市早苗的一句 “糊涂话”。 日本人对熊猫的爱,真的到了 “走火入魔” 的地步。 逛街时,便利店的饭团印着熊猫,商场里的钥匙扣、T 恤全是熊猫造型;打开电视,综艺节目里嘉宾模仿熊猫爬树,就连《樱桃小丸子》都演 “没见过熊猫会被同学笑话”。 之前的熊猫 “香香”,光靠卖萌就给东京赚了 600 多亿日元,2021 年 “晓晓”“蕾蕾” 刚露面,预约系统直接被挤瘫痪,348 个人抢一个名额,大家排俩小时队,就为看一分钟它们滚来滚去的样子。 歌山县白浜町更夸张,就两万人口的小城,靠四只熊猫撑起了半边天。每年有 300 万人专门冲熊猫去旅游,三十年下来赚了 1256 亿日元,相当于当地年度预算的 40%。 可今年 6 月熊猫一回国,当地旅馆预订直接掉了 20%,好几家开了十年的老店扛不住,直接关门大吉。 还有神户的熊猫 “旦旦”,1995 年阪神大地震后到的日本,当时全城一片废墟,大家看着 “旦旦” 啃竹子的憨样,心里才有了点慰藉,都叫它 “神户大小姐”。2024 年 “旦旦” 离世时,全日本都在悼念,老人带着鲜花去动物园,就像送一位老朋友。 为了留住熊猫,日本人是真下血本。东京都打算花 15 亿日元翻新熊猫馆,歌山县发起请愿,一个月就收了 50 万个签名,差不多每 12 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想留熊猫。 而且日本养熊猫确实用心,旅日熊猫平均能活 22 岁,比全世界圈养的平均年龄还大 4 岁,连竹子都要从中国空运过来,按理说续租肯定没问题。 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首相高市早苗闯了祸。2025 年 11 月 7 日,她在国会里说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危机”,还暗示可能要武力介入。 这话可把中方惹火了 —— 台湾是中国的地盘,这是底线中的底线,就像邻居总惦记你家的房子,还说你家的事跟他有关,你能乐意把宝贝借给他吗? 中方直接表态,这种话严重破坏合作基础,熊猫续租的事彻底黄了。后来高市早苗自己也偷偷跟身边人说 “说得过头了”,可世上哪有后悔药吃。 更糟的是,现在中国本来就很少往外借熊猫了。以前大熊猫是 “濒危动物”,现在保护得好,变成 “易危” 了,重点要让它们在野外繁殖,全球海外熊猫从 2015 年的 64 只降到了 41 只,不再新增长期租借,只剩短期科研合作。本来日本想再借熊猫就难,高市早苗这一句话,直接把大门彻底关上了。 现在熊猫要走的连锁反应,已经看得见摸得着了。 上野周边的熊猫主题商店,货架上的玩偶、文具都在清仓大甩卖;旅行社的 “熊猫旅游套餐” 没人买,专营中国游客的大巴公司,一下子取消了 50 笔订单;里士满酒店和大丸松坂屋百货也慌了,它们一半以上的外国客户都是中国人。 野村综合研究所算过一笔账,要是中日关系一直不好,中国游客减少,日本 GDP 可能要降 0.36%,相当于亏了 2.2 万亿日元。 从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一批熊猫 “康康”“蘭蘭” 赴日开始,半个世纪以来,熊猫就是两国的 “友好使者”。 对日本人来说,失去熊猫不只是少了个赚钱的宝贝,更是丢了一段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现在 “晓晓” 和 “蕾蕾” 的欢送活动正在准备,大家看着这俩毛茸茸的小家伙,心里都清楚,这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最后一次在家门口见中国熊猫了。 一句不负责任的话,换来了 300 亿日元年收益泡汤,还让半个世纪的熊猫情缘断了档。这事儿也提醒大家:不管国家还是个人,说话办事都得守底线,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共赢,不然最后只能自己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