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总理口气挺大:没想跟中国合作 最近格陵兰岛的一则发言让人看得有点懵:一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1 18:54:25

格陵兰岛总理口气挺大:没想跟中国合作 最近格陵兰岛的一则发言让人看得有点懵:一边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在死缠烂打,一会儿说要 “买岛”,一会儿放话要用手段 “拿下”,把格陵兰岛的自治权逼得岌岌可危。 另一边,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延斯 - 弗雷德里克・尼尔森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却对着中国摆起了强硬姿态,直言 “没想过跟中国合作”,把这个能提供真金白银和技术支持的潜在伙伴拒之门外。这波操作,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格陵兰岛的处境有多特殊。它是丹麦的自治领地,面积比西欧加起来还大,却只有 5 万多人口,八成土地被厚厚的冰盖盖住。 虽然名义上有高度自治权,但经济上早就被卡住了脖子 —— 财政收入一半靠丹麦补贴,自己想搞发展,手里握着宝贝却挖不出来。 美国地质调查局早就摸清了,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能占到全球已探明储量的近十分之一,还有上百亿桶石油和数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些都是新能源、高端制造离不开的硬通货。 可问题是,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采资源,得修港口、建道路、搞配套设施,没有几十上百亿的投资和顶尖技术,根本就是空谈。 而特朗普对这片 “冰雪宝地” 的野心,早就不是秘密了。2019 年他第一次喊着要 “购买格陵兰岛”,被丹麦和格陵兰岛联手怼了回去,可这两年反而变本加厉。 2025 年以来,他在竞选集会上、社交平台上反复提这事儿,甚至说 “格陵兰岛属于西方,美国必须掌控”,还派长子去当地活动,明里暗里施压。 尼尔森总理之前还硬气回应 “格陵兰不是货架上的商品”,可面对美国的实力威慑,心里恐怕也没底 —— 毕竟国防和外交还攥在丹麦手里,而丹麦又是北约成员国,根本没法彻底跟美国撕破脸。 按说这时候的格陵兰岛,本该是 “谁能帮我就跟谁合作”,可尼尔森偏偏把中国排除在外。要知道,中国在基建和资源开发上的实力,全球都有目共睹。 别的不说,中国能在高原、荒漠里修铁路、建港口,应对格陵兰岛的恶劣环境完全有经验;而且中国对稀土加工的技术和产业链,更是全球领先,要是合作,格陵兰岛的资源能直接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还能带动当地就业。可尼尔森却嘴硬说 “没收到中国的合作请求”,这根本不符合事实。 早几年,中国企业就曾参与过格陵兰岛的矿业项目,2018 年还竞标过当地机场扩建工程,只是后来因为欧美国家的无端猜忌,被迫退出了。说白了,不是中国没诚意,是格陵兰岛被意识形态的偏见绑住了手脚。 更有意思的是,格陵兰岛心心念念的 “西方盟友”,其实根本没把它的需求当回事。英国《金融时报》之前就报道过,格陵兰岛负责矿产资源的官员都急了,公开说 “如果美欧企业再不出手投资,我们只能找别人”。 可直到现在,美欧企业要么只喊口号不掏钱,要么就是投资额度小得可怜,根本解决不了格陵兰岛的燃眉之急。 反观中国,一直坚持 “互利共赢”,参与北极事务也是遵循国际规则,比如 “极地丝绸之路” 倡议,就是想一起开发航道、应对气候变化,从来没搞过霸权那一套。 还有个现实问题格陵兰岛绕不开:全球变暖让这里的冰盖一年比一年少,虽然让资源开采变得可能,但也带来了生存危机 —— 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引发洪水,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来应对。 而欧美国家在气候治理上向来 “说一套做一套”,美国曾退出《巴黎协定》,欧盟的减排承诺也多次打折扣,根本没法给格陵兰岛可靠的支持。中国却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资金上,能提供的帮助远比欧美实际。 说到底,格陵兰岛的表态,更像是一种 “政治正确” 的无奈选择。一边怕得罪美国,不得不向西方阵营表忠心;一边又被意识形态偏见蒙蔽,把真正能帮自己的人拒之门外。 可合作不是过家家,靠喊口号换不来投资,靠偏见解决不了发展难题。格陵兰岛要是真想买力摆脱经济依赖、守住自治权,与其抱着 “意识形态滤镜” 看人,不如实实在在看看谁能拿出真东西。 把送上门的合作机会推开,转而依赖那些只画饼不充饥的盟友,最后可能只会落得 “两边不讨好” 的下场 —— 资源开发遥遥无期,自治权也未必能保住。毕竟,在现实利益面前,盲目站队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