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在上海生活了27年的法国人,抗战时期倡建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于1937年到1

齐都都督 2025-11-22 02:23:48

这位在上海生活了27年的法国人,抗战时期倡建上海南市难民安全区,于1937年到1940年间护下了30万中国难民。2024年9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来到上海城隍庙,缅怀法国神父饶家驹,称赞上海曾出现过二战时期最出色的难民安全区——由饶家驹首创的安全区模式,直接促成了战后修订《日内瓦公约》并加入战时平民保护的相关条例。饶家驹,原名Robert Charles Emile Jacquinot de Besange,1878年出生于法国西部的桑特市,后辗转英国、比利时等多个国家,成为一名精通多国语言的传教士。1913年,饶家驹乘船来到上海。在建立南市安全区以前,饶家驹曾做过徐汇公学(现为徐汇中学)的监学,教授法文和化学,兼任震旦大学教授,1914年制烟火不慎引起爆炸,失去右臂,人称“独臂神父”。1932年1月28日,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饶家驹出任华洋义赈会会长,主持难民救济工作。他曾成功地使交战的中日军队停火4小时,救出闸北战区的难民和伤兵。他因此成为上海的明星人物。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数日内有八十多万难民从闸北、南市华界以及虹口、杨树浦上海公共租界日本区涌进中立的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南部分)、法租界。饶家驹除了在复旦大学和徐家汇土山湾建立难民收容所之外,又建议将被法租界环抱的南市北部区域辟为军事中立的南市难民区,此处沿法租界与华界交界的法华民国路(今人民路)上聚集大量等候机会进入法租界的中国难民,而该区原有中国居民多已经进入租界,拥有大量空置房屋,且有城隍庙、老天主堂等不少公共场所。南市难民区将由美、英、法等中立国民间人士组成监督委员会进行管理。两租界首先表示支持此一计划,随后在11月2日,上海市长俞鸿钧表示支持。11月5日,又获得日本方面的同意。安全区设有难民委员会,在职能上类似于市政局。委员会把安全区分为九个分区,每个区的区长由难民选出来的中国人担任,管理区下11个细分的部。区长需要承担的责任包括负责区内难民的登记、住宿、卫生、教育、医疗等等。为了解决难民的穿衣吃饭问题,饶家驹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助。历史学者苏智良在斯坦福大学档案馆,找到1938年5月饶家驹与罗斯福总统见面的细节。“罗斯福听说了饶家驹在远东上海的壮举,觉得非常了不起,因为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中立安全区,保护几十万人。”苏智良介绍,罗斯福用行动展现了他对饶家驹的敬意。在其支持下,总数达70万美元的救济金由美国红十字会转付给中国。除了这笔巨额资助以外,为安全区筹款的慈善团体和慈善人士也很多,比如1939年5月一场“古今柬帖展览会”上,谢晋元、虞洽卿、梅兰芳、黄金荣等悉数到场支持,3毛钱一张门票的活动筹集到三四千银元,也系数被捐给饶家驹安全区。1940年6月16日,饶家驹奉法国天主教会之命,回到欧洲从事战时救济工作。南市难民区因缺乏主持人,很快就不复存在了。这个存在了近千日的安全区,先后保护了30万中国难民。1946年,他病逝于西柏林的法国占领区,享年68岁。当时的柏林大主教、法国占领军司令、中国政府代表——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桂永清等出席了他的葬礼。1949年,63个国家代表制订《日内瓦公约》。其中,第四公约就是《关于战时保护平民之日内瓦公约》,文件两次提起“饶家驹安全区”,饶家驹的“上海模式”成为公约的范例。

0 阅读:6

猜你喜欢

齐都都督

齐都都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