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美国向乌克兰发出强硬信号:如果乌方不在11月27日前签署美国提出的

往岁太平 2025-11-22 07:51:34

11月21日,美国向乌克兰发出强硬信号:如果乌方不在11月27日前签署美国提出的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和平计划”,美国将停止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和情报共享。这项计划由特朗普政府起草,要求乌克兰在领土和军事上做出重大让步,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 华盛顿这招“限期通牒”,简直把国际政治玩成了高压谈判桌。白宫看似递出“和平计划”,实则将乌克兰逼至悬崖边缘——要么接受可能丧失主权尊严的条款,要么直面军援断供的生存危机。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哪里是调停战争?分明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游戏。 消息人士透露,所谓“28点计划”核心内容涉及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地位的模糊化处理,甚至要求乌克兰承诺永不加入北约。若属实,这等于是逼基辅亲手撕毁宪法前言中“收复全部领土”的誓言。泽连斯基政府若签字,国内民族情绪必然火山爆发;若不签,前线士兵的弹药库恐怕撑不过寒冬。 美国此举背后藏着两党博弈的浓重阴影。特朗普团队急于在明年大选前打造“终结欧洲战争”的功绩,而拜登政府则被国内援乌疲劳症拖累,不得不妥协于现实政治。但用刀架在盟友脖子上的方式推进和谈,简直是把乌克兰当作地缘棋局的牺牲品。要知道,过去两年美国对乌军援超千亿美元,如今说断就断? 战争不是手游,暂停键按下后的代价由血肉之躯承担。俄乌双方在顿巴斯战线仍每日交火超40次,此时切断情报支持,无异于让乌军飞行员在雷达黑屏中迎战导弹。更残酷的是,美国一边喊着“防止冲突升级”,一边却用断供手段制造更大不确定性——这种矛盾操作让人怀疑其真实目标究竟是和平,还是甩锅。 欧洲盟友们的沉默同样耐人寻味。德国总理朔尔茨刚承诺追加140亿欧元援助,法国马克龙却悄然减少军火运输频次。西方阵营的裂痕早已从暗流升级为明牌,乌克兰被迫在大国拉扯中寻找生存缝隙。当战略利益重新排列,所谓“价值观同盟”终究抵不过现实算计。 这场通牒暴露出国际规则的无情真相:小国命运从来不由自己书写。乌克兰用血肉筑起的防线,可能被远在华盛顿的公文轻易击穿。但历史的讽刺在于,越是强加的和平,越容易埋下新冲突的引信。2014年明斯克协议的失败早已证明,仓促的妥协只会让战火蛰伏而非熄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美乌和平谈判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往岁太平

往岁太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