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11月21日)发文写道:“美国真是‘好盟友’,通过提高日本

鉴清评趣 2025-11-22 11:09:18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11月21日)发文写道:“美国真是‘好盟友’,通过提高日本产品进口关税,强迫日本购买大米、玉米等滞销农产品等各种盘剥手段坚定‘支持’日本。” 2025 年 7 月,美国和日本达成了一份贸易协议,9 月初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落地实施。表面看是双边贸易合作,实际里全是美国的算计。 协议里写着,美国要对几乎所有日本输美产品征收 15% 的基准关税,要知道之前日本汽车输美关税才 2.5%,这一下涨了 6 倍。 更狠的是,后来美国又加了码,对日本中型和重型卡车额外征收 25% 关税,叠加之后总税率飙到 50%,这对日本商用车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 关税涨了还不算,美国还逼着日本当 “接盘侠”。特朗普之前在记者会上公开说,日本要买下美国滞销的玉米,还把滞销原因赖到中国头上,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中国本身玉米就能自给自足,每年从美国买的量也就几十万吨,美国玉米价格暴跌其实是因为特朗普放宽了生物燃料掺混限制,导致需求下降。 更讽刺的是,日本最多能消化 275 万吨玉米,连美国年产量的 1% 都不到,根本救不了美国农民,却得硬着头皮接下这个担子。除了玉米,日本还得把美国大米采购量增加 75%,每年要买的美国农产品总额得达到 80 亿美元,里面还包括大豆、化肥这些。 日本经济界早就看出了门道,有评论家门仓贵史就说,日本谈判时把关税从 25% 降到 15%,其实是中了美国的 “锚定效应” 圈套,看似赚了便宜,实则吃了大亏。 庆应大学的教授也发现,日本答应给美国投资 5500 亿美元,但投资项目得美国说了算,日本自己根本没话语权。这种不对等的合作,已经让日本企业尝到了苦果。 美国加征关税才两个月,富士山脚下的汽车零部件厂就开始发愁,虽然不直接出口美国,但客户要多交关税,车卖得贵了,最终还是会影响到零部件的销量,厂里只能赶紧找中国企业合作研发新产品,想从中国市场找补。有专家测算,这波关税冲击可能让日本全年经济增长率少掉 2 个百分点。 吴江浩大使的这番话,其实是戳破了 “盟友” 的假象。美国一边喊着支持日本,一边用关税大棒施压,还把自己的滞销农产品强塞给对方,本质上就是把日本当成了转嫁危机的工具。 这种只讲利益不讲情面的做法,已经让不少日本企业开始调整策略,丰田社长特意去上海车展站台,就是想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头深耕中国和东南亚市场。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所谓的 “支持” 不过是美国为了自己利益的算计,一旦触及美国的好处,盟友随时可能变成被牺牲的对象。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本该是平等互利的,像美国这样用盘剥手段对待 “盟友” 的做法,终究难以长久。吴江浩大使的话不光是评价一桩贸易事件,更像是点醒大家看清楚这种关系的本质。 那么,你觉得美国这种 “盟友之道” 能维持多久?日本又该如何平衡这种不对等的合作?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