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5年国际时局最大的“热词”,那么中美关系绝对榜上有名。 就在全球都

世界今若在 2025-11-22 15:15:01

如果说2025年国际时局最大的“热词”,那么中美关系绝对榜上有名。 就在全球都在关注中美之间如何管控分歧、避免冲突的时候,意想不到的舆论风向却成了焦点——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和智库居然公开呼吁: 如果中美真走到兵戎相见,希望我国不要打击美国军人,也不要攻击美国本土。 这种论调一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引发了热议。 回头看,这种声音最早在2024年春天就已经冒头。美国主流新闻网站和电视台轮番放出“战争要有底线”“本土平民不能受伤害”这样的观点,到了2025年,讨论声量更是有增无减。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维护美国安全,媒体呼吁中美克制,甚至提出“不要打击美国本土”的呼声。 回想过去几年美国在全球事务中一贯的强硬风格,这样的转变实在让人有些意外。 毕竟,战争本就不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喊再多口号也难以改变冲突带来的本质后果。 其实,国际社会一直在关注大国如何处理分歧。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全球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围绕台湾地区、南海等问题,美方多次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表态要“保护盟友”,甚至频繁对我国进行指责和施压。 与此同时,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 我国外交部多次重申,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会容忍主权遭到侵犯。国际主流舆论普遍认为,当前局势下,最需要的正是大国冷静和理性。 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媒体在讨论潜在冲突时,总是希望对方“自我约束”,而对自身的军事行动却讳莫如深。 过去十年,美国在全球各地的军事行动频繁,动辄以安全为由发动空袭或出兵,却很少考虑到别国的安全感受。 到了自己可能面临风险时,却开始希望对手不要还手、不攻击本土。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际社会其实并不新鲜,但这次被摆到台面上,还是引发了广泛质疑。 从舆论反应看,许多国内外评论都指出,战争无论发生在哪一方,都难以做到“只让对手挨打、自己毫发无损”。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理想化的“你来我往”,一旦局势失控,受伤的绝不仅仅是哪一方。 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秘书长和多国领导人反复强调,大国不能把赌注压在极端对抗上,应该优先考虑通过合作和协商来解决矛盾。 我国在这一点上态度坚决明确,始终强调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把视角拉回到现实,其实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希望看到中美发生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 经济全球化、利益深度交融让两个大国的关系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竞争。正因如此,无论外界怎么渲染“不可避免的对抗”,真正负责任的国家始终会把和平作为首选。 美国媒体提出“不要打击美军,不攻击美国本土”,归根结底是对战争本身的担忧,也是对自身安全底线的焦虑。 但这类呼吁如果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光靠一方“自我克制”根本无法换来真正的安全。从2025年的国际局势来看,中美关系虽然摩擦不断,但双方都没有放弃通过对话降温的努力。 我国内部对和平发展的共识始终很强,官方多次强调愿意与美方管控分歧,推动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美国内部也有不少理性声音,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降低误判风险,而不是一味把希望寄托在对方的“善意”上。 就连美国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指出,真正避免战争的办法,应该是放下对抗思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建立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 总的来说,美国媒体关于“战争规则”的种种呼吁,表面上看似关心人道,实则反映了美方对现实变局的不安。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单靠喊口号或者单方面“规矩”,难以解决根本矛盾。中美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和平共处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 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才能真正避免把世界拖进不可控的风险中。这一点,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利益来看,都值得每一个国家深思。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