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结束后,采访室灯光非常亮堂,小鹏总和一凡总进来以后能看出来神情还挺轻松,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知道销售情况了。每一句回答都非常有自信!特别是我第一次见面的一凡总。我挑几个对用户可能更感兴趣的问答:① 关于“为什么敢把X9超级增程定到30.98万起?”当时何小鹏笑了一下,说:“这是一个内部非常艰难的决定。”真正理由却特别朴素:为了让更多本来开油车、经常跑远方、充电不方便的人,也能真正用上下一代的增程能力。这种回答直接把“为什么我们纯电做的很好但还要入局增程”摊在桌上。② 被反复追问的:后驱车真的能在冰雪上稳吗?这是全场技术密度最高的一段。李一凡说他们立项的第一难题就是:“如何把一个后驱,做好到能在中国西北、东北畅销。”于是你能听到这些技术细节密集落下:50:50纯电平台的底盘基础单轮峰值轮端扭矩 4700N·m后轮 40ms、±5° 的快速转向补偿dTCS2.0 2ms级别扭矩分配全系空悬带来的脱困提升就是用科技与狠活把“后驱”重新做了一遍。③ 关于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大电池+大油箱”的增程?李一凡一句话特别打动人:“增程用户不是不爱纯电,只是他们需要的,是‘要跑得远、也要智能’。”所以小鹏做了大容量电池,优先把自己优势的纯电续航堆大,然后是大油箱+几乎无感工作状态的增程器。④ 为什么在一台这么复杂的增程 MPV 上,还死磕后轮转向?李一凡说:“国人喜欢大车,但不是为了面子,是为了空间。可是大车最大的问题是——不好开。”他们坚持把后转保留,是因为:城中村、狭窄车位、老城区,中国到处都是窄路,港澳、东南亚更多古城小路。冰雪稳定性、爆胎稳行等安全能力都依赖后转参与。主打的还是用户使用体验是第一位!⑤ 为什么今年小鹏突然“复活”了?何小鹏是怎么想的?当有人问到股价、市值、翻盘,小鹏总的回答特别冷静:“汽车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年半年的输赢,而是把物理+AI融合做到最好。”小鹏总还反思了一下之前公司出现的问题,毫不避讳说就是我这样的一号位没做好。虽然我没有被叫到提问,但是听完正常我记住的是一种把事情讲透的坦率:——为什么要做增程?——为什么选择大电池?——为什么坚持后轮转向?——为什么现在是小鹏的关键一年?每一句,都像是他们已经想了很久,只是终于有机会告诉所有人。如果你也看完了这些答案,你会不会觉得:2025年,是中国车企讲真话、打硬仗、做长期主义活下去最重要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