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大实话!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不光顶住了美国全方位的经济施压,还凭着在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里的主导地位,用更有威慑力的反制手段成功反击,而经历数十年产业空心化的美国,没做好准备不说,压根没心思也没实力给出像样回应。这些年美国对中国的施压从来没停过,从加关税到搞技术封锁,一会儿禁这个企业,一会儿限那个产业,尤其特朗普还喊着要对所有中国产品额外加10%关税,摆出一副要掐住中国脖子的架势。可他们忘了,中国不是十几年前的样子了,早就在全球供应链里扎下了根。就说美国寄予厚望的无人机公司Skydio,本来想做中国之外的替代选项,给美军和警察供货,结果中国一制裁,断了它的关键电池供应,这家公司立马就歇菜了。这可不是中国故意找茬,是美国先动手的。特朗普第一任期搞贸易战的时候,中国还只是象征性回应,可这次不一样了,咱们早有准备。从2019年开始,中国就制定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还完善了出口管制法,就是为了应对这种霸权施压。之前美国逼外国公司不用新疆棉花,中国直接就查了CalvinKlein的母公司PVH;美国卡芯片脖子,中国就对英特尔启动审查,之前美光芯片直接被禁了大半中国市场。这反击多准,专挑美国依赖的环节下手,一下就打在痛点上。为啥中国一出手就这么管用?因为咱们在全球供应链里的地位早就不可替代了。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里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螺丝钉,大到轮船飞机,自己都能造,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就说新能源汽车,2024年全球产了1730万辆,中国就造了1240万辆,占了七成还多,美国那点产量根本没法比。电池更不用说,从原料精炼到电芯制造再到回收,中国早形成了闭环优势,别人想复制都难,美国短期内根本建不起这样的生产线。再看光伏产业,从硅料到组件,中国占了全球80%以上的产能,多晶硅这些关键环节更是接近90%的份额。美国想搞清洁能源转型,嘴上喊着“去中国化”,实际还得买中国的组件,因为咱们的成本最低,质量还好,换别人的只会让电价涨上天。还有造船业,中国船厂拿了全球一半的订单,散货船、集装箱船这些主流船型,咱们的市场份额都是第一,而美国几乎没有大型商船制造业,想造艘船都得找别人。最狠的是集装箱,全球96%的集装箱都出自中国工厂,2024年全球产了844万标准箱,中国就贡献了810万。美国搞国际贸易,运货的箱子都得从中国买,它港口里堆的那些箱子,十有八九是咱们造的。中国的中集集团一家就占了全球近半数的市场份额,造的箱子又耐用又便宜,还能集成5G追踪,美国根本没有替代品。连美国自己的港口都掉链子,货物卸下来能滞留好几天,而中国上海港用无人设备,效率比它高25%,这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反观美国,这些年早就把制造业丢了。一门心思搞金融、搞服务业,觉得来钱快,把工厂都搬到国外去了,结果搞成了产业空心化。现在想重建制造业,哪那么容易?Skydio花了好几年建供应链,就差个电池,愣是找不到替代的地方,这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美国连个电池都造不明白,更别说建完整的产业链了。他们的基础设施也老化得厉害,港口效率低,铁路公路跟不上,想跟中国比供应链速度,根本不现实。之前美国想对中国船舶加港口费,结果东南亚国家反对,美国自己的船东也怕供应链断了,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喊着加关税,看似厉害,实际成本都转嫁到美国老百姓身上,物价越来越贵,怨声载道。中国能顶住压力,还能有力反击,根本不是碰运气,是几十年实打实干出来的。从七十年代开始,咱们就抓工业基础,一步步从组装做到核心技术,现在才有了全产业链的优势。咱们搞供应链不是为了卡别人脖子,是美国先把供应链政治化、武器化,中国只是正当防卫。链博会上620多家企业参展,中外企业都来寻求合作,这就说明大家都认可中国是供应链的“共赢链”,不是美国说的“战争链”。说到底,纽约时报说的是实情,中国的供应链硬实力摆在这儿,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毛病也改不了。美国要是还抱着施压的老一套不放,只会更被动。中国从来不怕事,但也不惹事,只要美国不先动手,咱们就好好做买卖;可要是敢来招惹,咱们的反击绝对能打在点子上。这不是威胁,是实力给的底气,事实就摆在这里,谁也没法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