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号晚,吉林市松花江畔又出现了放鱼的人,下游则站着一群等着捞鱼的人,这究竟是为何? 晚饭后到松花江边散步,在临江码头附近,我看到一伙放鱼的人,他们提着两个装满鱼的大水桶,里面大多是常见的鲤鱼、鲫鱼等。他们费了好大劲,从松江西路把水桶抬到江边,开始了放生活动。 而在临江码头下游不远处,聚集着四五个拿着网等着捞鱼的人。这些鱼多是水库或河里的,对松花江水温极不适应,即便被放入江中,也会迅速游向岸边并在岸边逗留。于是,捞鱼的人用抄网轻而易举地就能把鱼捞上来,这些鱼又重新流向菜市场。一部分会被消费者买走,还有一部分会被善男信女们再次买来放生,如此循环,永无止境,这也是吉林市松花江放生不宣的秘密。 我并不质疑这些人的善举,他们肯定希望鱼儿能重获自由、繁衍生息,为自己积累功德,出发点并无过错。但放生地点选得欠佳,只要在市区松花江段,鱼儿必定在劫难逃。 所以,放鱼需理智为之。选好鱼的品种,挑对放生地点,才能事半功倍,真正起到行善积德的作用,否则便会事与愿违。 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不妨在评论区交流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