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中日韩,有一个默契。中日一有摩擦,双方激烈争锋。这个时候日韩的竹岛

易云的世界 2025-11-24 10:24:05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日韩,有一个默契。中日一有摩擦,双方激烈争锋。这个时候日韩的竹岛还是独岛,马上也有争议争吵。这次高市早苗政府和中国发生了争端。日韩为了岛屿也开始争吵了。韩国还取消了日本联合军演。   2025年10月21日高市早苗成为日本第一位女性首相,原本一场历史性的“女性政治突破”,却在她的对外言行中变成了“火药味十足”的开局。   11月7日她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表示:“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话一出直接踩进了中方的红线。   中国外交部火速反应,24小时内两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抗议声从新闻发布会传到留学、旅游、文化领域,行动一个接一个:留学预警、旅游提醒、日本水产暂停进口、动画电影上映延期……中国的态度很明确:绝不后退。   而此时的高市也没打算示弱,她不但不撤回言论,还振振有词地宣称“符合日本政府看法”。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也站出来撑腰,说高市的讲话“并未违反国际法”。说白了,就是日本政府集体“打死不认错”。   而就在中日因为台海问题交火的当口,日韩那边的“独岛争议”也像定时闹钟般响起了。   11月10日高市早苗在国会又抛出一句:“独岛在历史和国际法上都是日本固有领土。”这话一出口,韩国那边立马炸锅。   韩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会议长禹元植更是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开撕,指责日本“误导下一代”,要求关闭日本那个新扩建的“领土主权展览馆”。   你说巧不巧?中日刚刚因为台海问题吵起来,日韩就又因为独岛争起来,更有意思的是,这次两国还动了真格。   韩国空军直接在独岛附近飞行训练,日本防卫省马上说“不欢迎”,拒绝为韩国“黑鹰”飞行表演队加油,导致韩国航空队临时退出迪拜航展。   而韩国的回应更直接:干脆取消原定11月重启的韩日联合海上搜救演习。这场演习自1999年开始,2018年因“雷达照射事件”暂停,本次原本是准备恢复的,结果又泡了汤。   这种戏码并非首次,早在2012年中日因为钓鱼岛“国有化”互掐得不可开交时,韩国总统李明博就带头登上独岛,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这么做的韩国总统,日韩关系随之急转直下。   如果说这种现象是一次巧合,那连续出现十多年呢?恐怕这已经不是“默契”,而是一种“惯性”。   表面上看中日摩擦、日韩争吵,仿佛演的是一出三国“配合默契”的戏,但背后其实是三套算盘三种心思。   日本方面高市早苗的政治立场属于典型右翼保守派,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历史问题是她的“传统艺能”,这次上台后支持率高达69.9%,她当然要用强硬的对华、对韩姿态来稳住票仓,这不仅是立场问题,也是政治操作。   她对台表态、对韩挑衅,也是为了“试水”,看看中韩两国的底线在哪,为后续政策留出回旋空间。   韩国这边则是典型的“夹缝求生”。历史上韩国多次成为中日冲突的“通道”,白江口之战、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哪个不是绕不过朝鲜半岛?韩国对这一点心知肚明。   所以每当中日紧张,它的第一反应不是“选边站”,而是“找缓冲”,这也是为什么韩国在中日摩擦时,会在独岛问题上向日本“亮剑”:既表达对日本的不满,也在中方面前“讲点情分”。   至于美国它当然希望日韩配合得像“夫妻档”,它一手打造的“旧金山体系”就是希望日本紧跟自己步伐,同时拉着韩国组成三边小圈子。   但现实是日韩就像一对“被媒人撮合却不来电”的搭档:芯片、汽车、造船直接竞争,历史恩怨更是一摞摞,2019年日韩贸易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哪怕美国出面也劝不动。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独岛成了一个“调节阀”,当中日吵得厉害,日韩就吵一吵,把区域紧张压力平均分摊,既不让局势失控,又不至于让美国太失望,给自己留下一点“战略空间”。   从历史教材到岛屿模型,从外交交锋到军演取消,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互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邻里关系”,它更像是一场复杂的“连锁反应”:中日一动,日韩跟着动,三边关系像钟摆一样来回摇摆。   但问题也正出在这“摇摆”上,三国经济联系紧密,三边贸易额占全球GDP四分之一,是全球经济稳定的重要一环。   但安全诉求却南辕北辙:日本靠美国、韩国求平衡、中国讲自主,各有各的路数,再加上历史记忆挥之不去,民族情绪动不动就爆表,政府想理性操作都被民意裹挟。   更关键的是三国政府都清楚:在国内政治压力大的时候,拿出岛屿争端、历史话题最容易转移视线、提升支持率,这导致每次中日一有矛盾,日韩就来配一套“独岛争议”,仿佛成了政治操作的“标配”,既熟练又管用。   参考资料: 中日韩紧密合作对冲“脱钩断链”风险 2025-03-25 中国网 韩国国会议长:日本应真诚反省历史并展现负责任态度 2025-11-18 央视新闻

0 阅读:504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