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日本保守派也开始骂中国的游客了,我们争点气,祖国大好河山不够你玩吗? 日本

璟中玩转世界 2025-11-24 10:49:56

就连日本保守派也开始骂中国的游客了,我们争点气,祖国大好河山不够你玩吗? 日本一向自诩“理性克制”的保守派,这回也忍不住开口了,矛头直指中国游客。 网上视频一段段,一个个中国面孔在靖国神社前拍照、鞠躬,瞬间点燃日本右派的怒火。 一位右翼议员甚至在电视上直言不讳:“这些人连最基本的历史都不懂。” 这不是个别网友的吐槽,而是日本保守媒体集体开火,吵得比东京地铁还热闹。 问题来了:中国游客到底做了什么,怎么就成了“公共敌人”? 最近在日本靖国神社前,一群中国游客拍照、鞠躬的画面被传上网,直接冲上热搜。 这地方可是日本军国主义象征地之一,连日本人自己都不敢轻易碰瓷,结果中国游客成群结队地在那合影,一边自拍一边鞠躬,震惊了在场的日本人。 《朝日新闻》最近一项调查中显示,70%的日本保守派受访者认为中国游客“行为失礼”,尽管只有不到三成涉及到直接冲突,但舆论导向早已风向逆转。 再举个例子,2022年东京某商场限量发售一款奢侈品牌包,中国游客排队抢购,过程中与店员发生争执。 这事被日本媒体迅速放大,变成“中国游客素质差”的“铁证”。 2022年中国赴日游客500万人次,但负面事件曝光率相比前一年上升了15%,换句话说,行为问题没变多,但“镜头”却更多了。 其实,很多问题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不能无视,游客在海外代表的不只是个人,而是国家形象。 当你在日本神社前鞠一躬,不只是你一个人的尴尬,更是全体中国人的尴尬。 如果说游客行为是导火索,那日本保守派的反应就是一桶油,右翼议员、极右翼组织、保守派媒体,这些本就在中日关系中时常“找茬”的角色,这次抓住了机会,铺天盖地地开喷。 日本右翼媒体在2023年某次争议事件后,频繁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中国游客扰乱秩序”的视频片段,甚至剪辑拼接成“反面教材”。 别忘了,中日之间本就有不少历史和现实的敏感议题,这让日本右翼更容易借游客行为做政治文章。 但矛盾也不是单向的,2023年中日贸易额下降约5%,但旅游逆差却在扩大,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总额超过100亿美元。 这种“经济离不开你,舆论又看不起你”的微妙关系,不仅让中国游客尴尬,也让日本社会陷入分裂。 国际智库的一项研究指出,2022至2023年间,日本主流媒体关于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增加了20%,但大多数都是个案拉大旗作虎皮。 说白了,中国游客确实有该反思的地方,但别忘了,日本保守派也在利用这一点打民族情绪的牌,你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盯着呢。 有人说,去日本是为了体验“干净街道”“礼貌服务”和“高效交通”,但中国的旅游体验这几年早就不是“凑合”水平,而是“领先”档次了。 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东北雪乡、海南沙滩、西藏布达拉宫,再加上江南水乡、敦煌壁画,放眼世界都少有这种多样性。 旅游专家指出,中国游客已经不再盲目追捧“出国游”,而是更愿意花时间深度体验本国文化。 别说交通了,中国高铁早已是全球第一,京沪线、成渝线、哈大线,哪个不是秒杀日本新干线的存在? 中国高铁全线里程世界第一,准点率高、价格亲民,而日本新干线,别看老牌,票价贵、空间小、还人挤人。 祖国的风景,不只是美景本身,更是文化、历史、服务、性价比的综合体现,在国外花三倍的钱排队吃拉面,不如回国花一半的钱住五星、吃米其林。 疫情之后,全球旅游格局也变了,根据《华尔街日报》2023年亚洲旅游复苏报告,中国国内游增长25%,短途游、深度游成了新潮流。 再加上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很多游客也开始理性考虑风险,如果中日关系持续紧张,中国赴日游客可能减少10%以上。 2023年中国护照免签国家数量增加的同时,出境游客也更注重国家形象和行为规范,70%的游客选择国内游,不只是因为方便,更是因为“安心”。 旅游不仅是消费,更是软实力的展示,游客行为,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形象的镜子。 如果我们在国外乱丢垃圾、插队买票、不顾历史背景,那不只是被别人骂两句那么简单,而是整体形象的折损。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自我否定,关键是:别一边在国外被骂一边还乐呵呵地排队拍照,回头一看,祖国的好山好水你一次都没去过。 说到底,日本保守派的“开火”,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不是说我们不能旅游,而是要明白,走出国门前,先要学会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也尊重自己。 祖国大好河山,不仅值得我们探索,更值得我们骄傲,从高铁、景区,到美食和人情味,中国的旅游体验早已不输任何国家。 别让别人的批评变成我们自嘲的来源,也别让“出国”变成一种盲目的标签,我们有更好的选择,更值得的风景,更值得骄傲的文化。 信源:日本经济学家:若中国游客锐减日本将损失上千亿 2025-11-17 新浪财经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璟中玩转世界

璟中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