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栓已经拉开,保险正式解锁!很多人以为中国还在搞口头抗议。错了!真相是,北京接连祭出的“重申敌国条款”和“通报联合国”两招,是在法理上拿到了对日直接动武的“独家执法权”,开战的一切法律准备已经就绪! 这事发生在 2025 年 11 月 7 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一句 "台湾地区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把原本就不太平的东亚局势又往火线上推了一把。 中国第一时间回应,但这次不是直接拿出 "敌国条款",而是先通过外交渠道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随后才正式启动国际法程序 11 月 21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处递交照会,同时驻日使馆也在社交媒体上用中日双语重申了 "敌国条款" 的内容。 很多人对这个 "敌国条款" 可能没太多概念,这是《联合国宪章》中第 53 条、第 77 条和第 107 条共同构成的法律工具。 简单点说,如果德、意、日等二战侵略国再次出现侵略迹象,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这五个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可以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直接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措施。 这就像是当年写下来的 "免责条款",一旦触发,后果不小。 中国的动作不仅快,还很精准。先是 11 月 14 日中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随后于 11 月 21 日在联合国正式提交照会并通过驻日使馆重申 "敌国条款",等于是在法律和外交两个战场同时发力。 与此同时,中国在其他方面也没闲着,军事层面,演训活动有条不紊,海空力量在黄海和钓鱼岛海域展开部署,既是例行安排,也是对外释放清晰信号: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经济上,多家中国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等)于 11 月 15 日发布通知,对 12 月 31 日前涉及日本航线的客票提供免费退改服务,中国民众对赴日旅游的热情明显降温,对方的服务行业感受到了压力。 这时候再看美国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白宫不仅强调 "美日同盟稳固",还明确表态支持日本。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皮格特在 11 月 20 日公开表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同时美国驻日大使也将中方反制行动污蔑为 "胁迫"。 这透露出三个信号:第一,美国有意介入这种敏感对抗;第二,它试图维护美日军事同盟体系;第三,它也在试探战后国际秩序的弹性边界。 在日本国内,自民党内部也开始有人坐不住了,有议员公开表示,高市的态度过于激进,会引发不必要的紧张情绪。 更有不少声音担心,如果日本真被拖进台海局势,不仅军事上扛不住,经济和民意也吃不消。 周边国家也都看得很明白,韩国最近确实暂停了和日本的一项联合军事演练,但主因并非高市的涉台言论,而是因为独岛(日本称 "竹岛")主权争议,日本扩建主张独岛主权的 "领土主权展览馆",并拒绝为韩国 "黑鹰" 飞行队提供加油支援。 不过,这一暂停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近期在多领域的激进态度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普遍警惕。而东南亚地区不少国家则呼吁冷静,强调维护地区和平。 台湾地区内部也出现了不少反对声音,有媒体指出,高市的言论非但帮不上忙,反而容易把局势弄得更复杂。 中国国民党方面也发出了反对声音,认为外部势力的这种介入只会让两岸关系更加紧张,最终受伤的是台湾地区自身。 这条红线,不是为了挑衅谁,而是告诉所有人:和平不是靠妥协换来的,是靠制度与底线守住的。 日本如果还把台湾地区当成一张可以随意打出的牌,那就错得离谱。很多人可能还记得,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在对外事务上一直小心翼翼,尽量避免触碰敏感议题。 这种谨慎,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认知。但现在,随着右翼思潮的回潮,一些政客开始试图用 "强硬" 来刷存在感,结果却可能把国家引向不确定的深渊。 台海问题说到底,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试图借题发挥、从中取利的外部势力,最终都会发现,自己只是在玩火。 这场风波还没结束,但规则已经立好,态度也已明确。 你怎么看?中国通过联合国 "敌国条款" 亮明态度,是不是一种聪明又强硬的做法?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