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

张郃高级 2025-11-24 23:12:17

解放军攻台,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台军,也不是美军,而是1945年,那个叫“栗林忠道”的日本鬼子!很多人以为我们打台湾,会是一场速战速决的“高科技”战争,那就大错特错! 台北衡山指挥所的钢制防爆门缓缓闭合,地下30米深处的指示灯依次亮起。 这个被台湾当局称为“最后的堡垒”的指挥中枢,只是全岛地下防御体系的冰山一角——从台东志航基地凿入山体的战机洞库,到乡镇据点连通的民防地道,七十余年的持续挖掘,已在台湾岛下织就一张号称“能扛核打击”的地下网络。 支撑这套体系的灵感,竟来自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一个日本战犯。 1945年硫磺岛战役,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将荒岛改造成地下迷宫:18公里地道串联起1000余个火力点,士兵躲在山体深处伏击美军,最终造成登陆方2.8万人的伤亡。 这段血腥历史,被台湾当局奉为“守城圣经”。他们坚信,只要复刻栗林忠道的“地下持久战”,就能拖延到美军介入——就像当年日军依托地道让美军付出惨痛代价那样。 但硫磺岛的岩层上,从未生长过台湾的水稻。 当年美军受制于冷战前的技术局限,只能靠步兵逐洞清剿;而今解放军的无人机群可携带毫米波雷达,在2000米高空识别地下0.5米的热源;东风系列钻地弹能穿透60米混凝土,直接命中地下工事的发电机房;电磁脉冲弹更能让地下指挥系统瞬间陷入瘫痪,比当年美军的火焰喷射器高效百倍。 更关键的是,硫磺岛是孤悬海外的弹丸之地,而台湾本岛与大陆共享同一个后勤网络。 当解放军的无人补给车能24小时穿梭于福建与台湾海峡之间,当北斗导航能实时定位每个地下工事的通风口,所谓“持久战”不过是把自己关进钢铁棺材的幻想。 台湾当局或许忘了,栗林忠道最终的结局是切腹自杀。 那个被他们崇拜的“战术大师”,本质上是困兽犹斗的失败者。而今天的台湾,却试图用七十年前的战争思维,对抗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军队。 地下工事里的枪炮指向的,从来不是外敌。 当热成像仪捕捉到的热源来自讲闽南语的士兵,当钻地弹摧毁的是祖先开垦过的土地,这场自我构筑的“地下防线”,早已偏离了战争的本质——两岸血脉相连,真正的防线永远在人心深处。 有人说,地道至少能保存有生力量? 可现代战争早已不是硫磺岛的逐洞争夺。当解放军的心理战广播覆盖全岛,当福建的蔬菜通过冷链直供台北,躲在地下的士兵听到的,或许是母亲喊吃饭的乡音。 栗林忠道的地道战术救不了日本军国主义,台湾的“地下长城”也挡不住统一的历史车轮。 真正需要摧毁的,从来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工事,而是“台独”分子心中那道隔绝血脉的无形高墙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张郃高级

张郃高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