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推动用俄方被冻结资产的收益支撑对乌融资的方案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2025-11-25 00:54:17

果不其然。 美国方面突然宣布了,推动用俄方被冻结资产的收益支撑对乌融资的方案。 网传版本把数字写到“1000亿美元”和“利润分成”,还有几十条配套条款,这些细节未获权威确认,但指向很清楚:谁掌握资金和项目,谁就把盘子端走。 先看已公开的路径。2024年6月,七国集团对外介绍过约500亿美元的贷款思路,用俄方资产的利息滚动还款。多数资产在欧盟账户里,收益已分拨到援乌相关池子,这一步是真实存在。 落到项目层面,谁来干活更关键。如果重建由境外公司主导,招标、标准、验收都按其流程跑,本地企业很难进入核心环节。工程一旦按这种打法推进,资金回流的方向就基本定了。 国内修复的经验能给到参照。2020年武汉两座应急医院十天落地,账目和流程压得很紧,优先把关键功能做齐。对比战后重建,若层层外包、跨境结算占比过高,效率和成本都会被拖住。 再看时间线。2022年至今,乌克兰拿到的资金更多用于军需,重建清单还在变,真正的施工要等停火后。这段窗口期,谁先锁定勘察、设计、总包位置,后面就能顺着拿后续合同。 法律这块是绕不开的。直接拿本金风险很高,所以改用“收益+贷款”的方式降火。表面在谈重建,实质是搭一个现金流,把利息、费率、保障条款全写进合同。 关于“美方拿走50%利润”的说法,目前没有权威文件背书。七国集团公开的框架强调收益优先用于还款和维护基金。数字要谨慎,但方向基本是把钱做成稳定回流。 乌克兰确实需要重建资金,但债务压力也会随之上身。如果核心项目被外方牢牢掌控,后期运维、材料供应、技术服务都会外向化,地方获得的增益会被稀释。 俄方这边,资产冻结还在打官司和拉锯,短期内很难解套。能做的更多是长期耗,把程序和时间拖长。这场下棋,棋盘不在前线,在金融系统。 欧洲企业也不想让工程都被美方拿走,谁拿标谁分账,两边已经在掰手腕。这种博弈不会靠一句口号结束,最后看合同细则和招标结果。 回到主旨,重建应以透明、效率和当地利益为先。资金可以外来,项目尽量落地,施工、维护和就业要尽量留在当地。 看清账本,比看口号更重要。看合同,比看宣示更有效。谁能把工程做实、把钱用准,谁才配坐到桌子中间。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森阳的才思敏捷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