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每天在养老院门口转悠,成功把一每月有10000多退休金的9旬老太拐跑,让她的亲人联系不上,取走她卡上20多万存款,忽悠她立下遗嘱,老太昏迷,男子故意延误几个小时不抢救,等老太死后,也不给她办后事,直接把老太骨灰撒在荒野,然后拿着遗嘱,把老太的亲孙子告上法庭,要求继承老太的房产,眼瞅着百万房产旁落他人,老太亲孙子拿出一样东西力挽狂澜,法院判决更是出乎意料。 刘某是上海市区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平日里游手好闲,没有固定职业,也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街坊邻里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是个“浪荡子”,总爱装成各种身份混迹于社会之中,尤其喜欢冒充医生。 刘某自称懂一些医疗常识,常常出入各大诊所和养老院,借此接触年纪大、心智相对单薄的老人,为自己营造一个“可信”的外表和身份。 王老太九十岁高龄,性格温和而善良,但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下降,耳目不灵,尤其在丈夫早年去世、儿子长期在外工作的情况下,她的精神世界很空虚。 刘某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他经常来到养老院假装给王老太义诊,帮她量血压、看一些小毛病,还时不时开一些口服的“保健药”。 王老太对刘某渐渐产生了依赖,甚至把他当成了干儿子,平日里经常和他聊天,倾诉生活的烦恼。 刘某表面上耐心听着,偶尔说些关心的话,让王老太觉得自己被重视和照顾,而实际上他的心思完全不是为了老太太的健康。 与此同时,王老太的亲生儿子大林因病长期卧床,病情日益加重,几乎不能离开医院探望母亲。 2020年,大林病情恶化,不幸病逝。孙子大林的儿子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特意赶到养老院探望奶奶,原本想给她带些慰问和陪伴。 当他询问养老院工作人员时,却被告知王老太已经被她自称干儿子的刘某带走。 孙子当时气急败坏,责问养老院:“你们养老院是怎么管理的?老人怎么能就这么被人带走!” 然而养老院只能支支吾吾,解释也显得无力。更令孙子焦虑的是,他多次打老太的手机,都关机,再也联系不上她。 此时,刘某已经完全启动了他的计划。他故意装作体贴入微的干儿子,把王老太从养老院带到自己租住的房子里。 那是一间位于老旧居民区的两居室,屋内光线昏暗,杂物堆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刘某为了让环境看起来“安全”,特意摆放了一些药瓶和保健品,装出一副专业的医生模样,让王老太以为这是为她健康着想的“私人住所”。 刘某很清楚王老太的心理状态——年纪大了,孤单寂寞,又缺乏外界信息。他利用这些弱点,渐渐让她对自己产生依赖,甚至对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产生疏远感。 每当王老太想联系家人或朋友时,刘某总会以“你生病太累,打电话容易受凉”“这些事情交给我就好”为由,巧妙地阻止她联系外界。 在金钱方面,刘某的手段更是精细。他频繁陪同老太太去银行“查询存款”,借口帮助她理财、保管资金,每次都顺势提取一些现金或转账到自己的账户。 起初,他只取少量,老太太没有怀疑,觉得是正常花销。随着信任加深,他逐步动用王老太卡上二十多万的存款。 最关键的是遗嘱的操作。刘某提前准备好一份手写遗嘱,用温和而坚定的口吻说服老太太签署。签完字后,他故作温柔地安慰她:“放心吧,有我在,你什么都不用操心。” 不仅如此,刘某还在老太太突发病情时,故意延误救治几个小时,致使王老太病情加重甚至陷入昏迷。 等老太太最终离世,刘某不但没有安排正常的丧事,反而偷偷将老太太的骨灰撒在荒野,以此掩盖自己的行为。 随即,他拿着所谓的“遗嘱”,将老太太的亲孙子告上法庭,要求继承老太太的房产。他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地说:“我是给老太太养老送终的人,她答应我,房产归我。” 孙子并未坐以待毙。他找出了王老太在2014年立下的公证遗嘱,公证遗嘱在法律上具有最高效力。 孙子出示了相关证据,证明老太太在2014年时的遗嘱明确指定财产继承人,而刘某所谓的新遗嘱是在老太太精神受到操控、判断能力受损的情况下签署的,完全不具备法律效力。 法院在全面审理案情、调取证据后,认定刘某的新遗嘱属于被操控情况下签署,且行为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最终依法驳回了刘某的诉求,确认王老太的财产应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

